2013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绩来之不易,意义尤为重大(2013年度十大农业科技人物揭晓)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2013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绩来之不易,意义尤为重大(2013年度十大农业科技人物揭晓),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一、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告今年夏粮增产39亿斤,请介绍一下今年夏粮生产的特点。
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2012年增加39亿斤,增长1.5%,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连丰”。其中,冬小麦产量2313亿斤,比上年增加29.6亿斤,增长1.3%,实现第十年增产。
今年夏粮生产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面积基本稳定。今年夏粮面积4.14亿亩,比2012年增加1.5万亩,基本持平。其中,冬小麦面积3.37亿亩,减少67.5万亩;马铃薯等杂粮杂豆面积扩大69万亩。二是单产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亩产达到318.7公斤,比2012年增加4.7公斤。其中冬小麦单产达343.6公斤,比上年增加5.1公斤。三是黄淮海地区增产贡献大。11个夏粮主产区中,冀鲁豫苏皖、湖北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增产65.5亿斤,有效弥补了西南西北夏粮因旱减产的损失,为夏粮增产做出突出贡献。四是马铃薯等杂粮发展迅速。今年杂粮增产达到9.4亿斤,占夏粮增产量的1/4。特别是南方马铃薯发展迅速,今年西南地区及广西充分发挥光热优势,利用冬闲田扩大马铃薯85.5万亩,增加产量近6.8亿斤。
二、今年夏粮在在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灾害威胁大等不利条件下再创新高,来之不易,请分析一下夏粮增产的支撑是什么?
今年支撑夏粮增产的因素,简单讲,主要是政策持续发力、科技服务到位、防灾应对有效、气候总体有利。
政策持续发力。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是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的夏粮生产高度重视,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突出表现为“三个最”。去年秋冬播前,中央财政提前拨付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资金1701亿元,比上年增加58亿元,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是历年拨付金额最大的一年。再次提高和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涨幅0.1元,是近年来来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今年中央财政还专项安排17亿元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对冬小麦实行全覆盖。同时,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由4亿元增加到8亿元,其中安排1.5亿元专门用于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是近年小麦稳产增产技术补贴力度最大的一年。这些政策释放了强烈信号,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科技服务到位。今年夏粮面积基本稳定,增产主要靠单产提高,科技成为夏粮单产提高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在应对罕见干旱、低温等灾害,促进夏粮生产发展的实践中,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冬水和“一喷三防”等技术模式,不断发展“细化分类,精细管理,科学指导”的工作方法,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率先落实关键技术,促进平衡增产。今年,在关键农时季节,农业部发布8个技术指导意见,派出20多个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覆盖率明显扩大。全国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349个,示范片平均亩产528公斤,比所在县市小麦平均单产高20%以上。
防灾应对有效。夏粮稳产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防灾减灾。从2009年北方麦区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旱情,2010年小麦主产区低温、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2011年小麦主产区严重旱情……近几年的夏粮生产多伴随着重大灾情。在与灾害抗争的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抗灾减灾路子,“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的工作理念不断发展。今年年初即未雨绸缪,及时完善防灾减灾预案。面对西南西北冬春连旱、冬麦区春季倒春寒等灾害,及时制定技术指导意见,派出救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灾区落实科学减灾措施,有效减轻了灾害影响,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特别是针对病虫发生趋势,关口前移,及早落实防控措施,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由于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病虫害今年普遍偏轻,赤霉病累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减少85.2%,条锈病减少51.7%,蚜虫减少22.3%,实现了“虫口夺粮”。
气候总体有利。今年主产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播期土壤墒情较好,小麦苗齐苗全;入冬后气温下降平缓,小麦抗寒锻炼充分,壮苗越冬;开春后气温回升平缓,小麦分蘖充分,分蘖数与往年比有不同程度增加;5月以来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促进了夏粮增产,弥补了西南、西北因旱减产的损失。4月及冻害及5月底强降雨引起江苏西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南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山东西南部地区小麦因灾损失,但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没有改变全国夏粮增产的趋势。
三、今年夏粮产量再创新高,意义何在?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夏粮实现增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夏粮丰收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第一保障,是基础之基。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需要稳定粮食生产。今年夏粮再夺丰收,为“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添上了亮丽的一笔。另一方面,为再夺全年粮食丰收提振了信心。粮食连年增产后,容易出现松懈思想和畏难情绪。夏粮再获丰收,充分证明我们抓粮食生产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采取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技术是有效的,这让我们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的信心更强,劲头更足。
四、当前早稻和秋粮生产形势如何,全年粮食生产能否实现“十连丰”?
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较好基础,但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
从目前情况看,早稻已陆续开镰收获,面积增加,湖南、江西等主产区增产趋势明显,全国早稻有望再获丰收。秋粮生产形势不错,由于政策信号强,农民积极性高,秋粮面积增加800多万亩。东北地区克服罕见低温春涝影响,虽然始播期推迟,但结束期并不晚,加之播后墒情好、积温足,作物出苗快苗齐苗全,出苗率是近年最好的一年,目前大部分作物长势好于去年。南方水稻主产区中稻长势正常;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面积增加,长势普遍较好。可以说,实现全年粮食“十连丰”有较好基础。
目前正值主汛期,是灾害多发频发期,也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秋粮生产还要经历干旱高温、台风洪涝、低温冻害以及病虫害的考验,夺取秋粮丰收任务依然艰巨,关键是抓好防灾减灾。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毫不松懈,一环扣一环,抓紧抓实,把晚稻和晚秋作物种足种满种好,加强在田作物田间管理,科学防灾减灾,强化病虫防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全力打好秋粮生产这场硬仗,确保全年粮食“十连丰”,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颁奖现场,王成玉和马贵龄夫妇坚忍不拔50年终于实现枸杞与辣椒远缘杂交的故事感动了所有观众,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在为其颁奖后表示,永业科学研究院将与王成玉夫妇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永业科技服务体系全力支持王成玉夫妇,并拿出50万元合作经费,用于枸杞辣椒的高产高效项目合作研究与推广应用;同时通过永业遍布全国的市场渠道,让王成玉夫妇研究的远缘杂交技术为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带来更多的奇迹。
据介绍,“大地之子——2013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人物推介活动”以“奇迹、价值、启迪”为标准,评选出的十位“大地之子”都在行业中攻克了一般人甚至是全行业没有解决的困难,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并给一个产业和一个地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今年颁奖典礼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大地之子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农业科技奇迹和来自田野的“趣味科技”以及隐藏在大地之子背后感人故事。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2013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绩来之不易,意义尤为重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13年度十大农业科技人物揭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2013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绩来之不易,意义尤为重大
2013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绩来之不易,意义尤为重大 ♂
2013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绩来之不易,意义尤为重大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夏粮2638亿斤,比2012年增产39亿斤,实现全年粮食生产“开门红”。在高起点、高基数之上,夏粮增产是如何实现的?增产的支撑是什么?夏粮丰收有什么意义?全年粮食生产能否实现“十连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作了一一解答。一、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告今年夏粮增产39亿斤,请介绍一下今年夏粮生产的特点。
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2012年增加39亿斤,增长1.5%,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连丰”。其中,冬小麦产量2313亿斤,比上年增加29.6亿斤,增长1.3%,实现第十年增产。
今年夏粮生产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面积基本稳定。今年夏粮面积4.14亿亩,比2012年增加1.5万亩,基本持平。其中,冬小麦面积3.37亿亩,减少67.5万亩;马铃薯等杂粮杂豆面积扩大69万亩。二是单产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亩产达到318.7公斤,比2012年增加4.7公斤。其中冬小麦单产达343.6公斤,比上年增加5.1公斤。三是黄淮海地区增产贡献大。11个夏粮主产区中,冀鲁豫苏皖、湖北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增产65.5亿斤,有效弥补了西南西北夏粮因旱减产的损失,为夏粮增产做出突出贡献。四是马铃薯等杂粮发展迅速。今年杂粮增产达到9.4亿斤,占夏粮增产量的1/4。特别是南方马铃薯发展迅速,今年西南地区及广西充分发挥光热优势,利用冬闲田扩大马铃薯85.5万亩,增加产量近6.8亿斤。
二、今年夏粮在在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灾害威胁大等不利条件下再创新高,来之不易,请分析一下夏粮增产的支撑是什么?
今年支撑夏粮增产的因素,简单讲,主要是政策持续发力、科技服务到位、防灾应对有效、气候总体有利。
政策持续发力。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是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的夏粮生产高度重视,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突出表现为“三个最”。去年秋冬播前,中央财政提前拨付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资金1701亿元,比上年增加58亿元,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是历年拨付金额最大的一年。再次提高和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涨幅0.1元,是近年来来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今年中央财政还专项安排17亿元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对冬小麦实行全覆盖。同时,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由4亿元增加到8亿元,其中安排1.5亿元专门用于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是近年小麦稳产增产技术补贴力度最大的一年。这些政策释放了强烈信号,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科技服务到位。今年夏粮面积基本稳定,增产主要靠单产提高,科技成为夏粮单产提高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在应对罕见干旱、低温等灾害,促进夏粮生产发展的实践中,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冬水和“一喷三防”等技术模式,不断发展“细化分类,精细管理,科学指导”的工作方法,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率先落实关键技术,促进平衡增产。今年,在关键农时季节,农业部发布8个技术指导意见,派出20多个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覆盖率明显扩大。全国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349个,示范片平均亩产528公斤,比所在县市小麦平均单产高20%以上。
防灾应对有效。夏粮稳产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防灾减灾。从2009年北方麦区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旱情,2010年小麦主产区低温、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2011年小麦主产区严重旱情……近几年的夏粮生产多伴随着重大灾情。在与灾害抗争的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抗灾减灾路子,“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的工作理念不断发展。今年年初即未雨绸缪,及时完善防灾减灾预案。面对西南西北冬春连旱、冬麦区春季倒春寒等灾害,及时制定技术指导意见,派出救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灾区落实科学减灾措施,有效减轻了灾害影响,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特别是针对病虫发生趋势,关口前移,及早落实防控措施,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由于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病虫害今年普遍偏轻,赤霉病累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减少85.2%,条锈病减少51.7%,蚜虫减少22.3%,实现了“虫口夺粮”。
气候总体有利。今年主产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播期土壤墒情较好,小麦苗齐苗全;入冬后气温下降平缓,小麦抗寒锻炼充分,壮苗越冬;开春后气温回升平缓,小麦分蘖充分,分蘖数与往年比有不同程度增加;5月以来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促进了夏粮增产,弥补了西南、西北因旱减产的损失。4月及冻害及5月底强降雨引起江苏西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南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山东西南部地区小麦因灾损失,但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没有改变全国夏粮增产的趋势。
三、今年夏粮产量再创新高,意义何在?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夏粮实现增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夏粮丰收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第一保障,是基础之基。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需要稳定粮食生产。今年夏粮再夺丰收,为“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添上了亮丽的一笔。另一方面,为再夺全年粮食丰收提振了信心。粮食连年增产后,容易出现松懈思想和畏难情绪。夏粮再获丰收,充分证明我们抓粮食生产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采取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技术是有效的,这让我们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的信心更强,劲头更足。
四、当前早稻和秋粮生产形势如何,全年粮食生产能否实现“十连丰”?
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较好基础,但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
从目前情况看,早稻已陆续开镰收获,面积增加,湖南、江西等主产区增产趋势明显,全国早稻有望再获丰收。秋粮生产形势不错,由于政策信号强,农民积极性高,秋粮面积增加800多万亩。东北地区克服罕见低温春涝影响,虽然始播期推迟,但结束期并不晚,加之播后墒情好、积温足,作物出苗快苗齐苗全,出苗率是近年最好的一年,目前大部分作物长势好于去年。南方水稻主产区中稻长势正常;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面积增加,长势普遍较好。可以说,实现全年粮食“十连丰”有较好基础。
目前正值主汛期,是灾害多发频发期,也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秋粮生产还要经历干旱高温、台风洪涝、低温冻害以及病虫害的考验,夺取秋粮丰收任务依然艰巨,关键是抓好防灾减灾。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毫不松懈,一环扣一环,抓紧抓实,把晚稻和晚秋作物种足种满种好,加强在田作物田间管理,科学防灾减灾,强化病虫防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全力打好秋粮生产这场硬仗,确保全年粮食“十连丰”,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度十大农业科技人物揭晓 ♂
2013年度十大农业科技人物揭晓 1月16日,由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主办、《科技苑》栏目承办、永业公司独家支持的“大地之子——2013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人物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曹兵海、云南高原超级稻育种栽培站站长李开斌、大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物理农业研究室主任刘滨疆、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教授刘艳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现代蜜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专家邵有全、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辣椒远缘杂交技术研究专家王成玉和马贵龄夫妇、陕西省平利县绞股蓝研究专家徐家振、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广西平果县火龙果生产管理办公室技术团队获得2013年度农业科技“大地之子”称号。在颁奖现场,王成玉和马贵龄夫妇坚忍不拔50年终于实现枸杞与辣椒远缘杂交的故事感动了所有观众,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在为其颁奖后表示,永业科学研究院将与王成玉夫妇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永业科技服务体系全力支持王成玉夫妇,并拿出50万元合作经费,用于枸杞辣椒的高产高效项目合作研究与推广应用;同时通过永业遍布全国的市场渠道,让王成玉夫妇研究的远缘杂交技术为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带来更多的奇迹。
据介绍,“大地之子——2013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人物推介活动”以“奇迹、价值、启迪”为标准,评选出的十位“大地之子”都在行业中攻克了一般人甚至是全行业没有解决的困难,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并给一个产业和一个地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今年颁奖典礼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大地之子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农业科技奇迹和来自田野的“趣味科技”以及隐藏在大地之子背后感人故事。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