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江走马上任一拖股份总经理(朱卫江:2019传统农机产品仍将下滑,4大战略引领转型升级)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朱卫江走马上任一拖股份总经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朱卫江:2019传统农机产品仍将下滑,4大战略引领转型升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2、朱卫江:2019传统农机产品仍将下滑,4大战略引领转型升级
朱卫江走马上任一拖股份总经理 ♂
朱卫江走马上任一拖股份总经理在近日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的同时,该公司经理层等高管人员也发生了重大变动。
8月10日,一拖股份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经理层部分人员的议案》,同意聘任朱卫江为公司总经理,吴勇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宋玉平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据悉,一拖股份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总经理吴勇,公司副总经理宋玉平的辞职信。吴勇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吴勇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后,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相关职务。宋玉平因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据了解,朱卫江,1971年4月出生,先后毕业于重庆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职称,接任总经理职务前任一拖股份副总经理职务。
朱卫江于1992年进入一拖集团,历任一拖工程机械公司销售部部长,公司三装厂副厂长、营销管理部副部长、农业装备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农业装备营销中心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朱卫江在机械设计、农业机械产品市场研究、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在农机市场下行成为一种新常态,一拖股份面临亏损挑战的形势下,朱卫江在这时担起一拖股份这个共和国农机工业长子的这份重担,既需要勇气与胆识,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任重道远。
朱卫江接任一拖股份总经理
在7月农业机械杂志社在北京举办的“2018中国农机高端论坛”上,作为主要报告人、时任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朱卫江在报告中阐述到,2018年农机行业变得尤为困难,无论从财务报表还是企业反馈来看,都不容乐观,目前的市场形势将成为新常态。
朱卫江认为,从短期看,粮价下调以及补贴政策调整,影响了市场销量;从长期来看,农机市场由存量市场变为更量市场,加上设备大型化趋势的影响,市场将平稳地低位运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机行业前景惨淡,机械化薄弱环节将会带来新的蓝海市场,而智能化趋势等技术变革也将带来新的机遇。对于这轮的市场低谷,他认为将在3~5年的市场周期后结束,进入新的阶段。
祝愿一拖股份在朱卫江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层带领下,尽快摆脱经营业绩亏损的困境,重振一拖股份雄风。(李社潮)
朱卫江:2019传统农机产品仍将下滑,4大战略引领转型升级 ♂
朱卫江:2019传统农机产品仍将下滑,4大战略引领转型升级2018年我国农机行业遭遇了“寒冬”,主要农机产品市场下滑严重,甚至是腰斩,大多数企业都承受着成本增加、市场下行、创新不足、转型升级的各种压力。
另一方面,国家为了支持农机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政策,如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42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给寒冬中的农机行业以极大的鼓舞。
面对机遇和挑战,国产农机的老大哥一拖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呢?近日,农业机械杂志社记者采访了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卫江。
朱卫江总经理
市场现状及战略调整
朱卫江总经理介绍,2018年,农机市场的发展反映出了很多特征。
一是保有量越来越大,同时功率也越来越大,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市场饱和,不但需求下降,整体的主要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拖拉机都下降。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
另外,二三线品牌的低价销售,使整个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
这是一拖股份公司面对的两大难题。
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在4个方面做出战略调整。一是产品升级,不停地升级才能发展,不打价格战;二是做好品质保证;三是围绕全程全面机械化,做好短板产品的研发;四是给农民增加价值,提供成套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竞争能力。
产品研发方向
目前我国农机产品的同质化是比较严重的,根据未来的发展,应着眼于智慧农业来布局。在这方面,一拖股份公司一是加强整机和机组的开发;二是补短板,对全程机械化短板产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提高;三是未来农机的发展,智能农机也要不断完善。
当然产品研发生产的所有过程离不开品质管理,需要对研发流程、采购流程,包括中间的制造流程,都要严格管理,确保质量,提高品质,给用户提供更高的价值。
2019年市场判断
2019年的农机市场有喜有忧,从国家政策来说,包括乡村振兴战略,以及2018年12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42]号),都是鼓励农机发展的。
从目前来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在下降,企业也受到了低价低质的困扰,这也是大家比较担心的。2019年,主要作物的主机可能会下降,但是一些细分领域的农机产品,还会上升。即有危有机,如何转危为机,就在于各自企业的把握了。
如何看待42号文件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一拖股份公司前期做了一些智能农机,包括前瞻性的无人驾驶、新能源产品,拖拉机的预研都是朝这个方向走的。包括公司的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也是围绕着这个方向走的。“我觉得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文件的精神高度契合,希望借助文件精神,借助政府支持的春风,能够着力快速地发展。”朱卫江总经理说。
发展建议和展望
对于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42号文件,朱卫江总经理说,跟农机补贴一样,政策的扶持一定要坚持初衷,就是要做什么,为什么,可以畅想10年后想看到什么。比如说,10年后中国的农机企业是越来越多了,还是和国外先进企业的产品差距缩小了,短板产品是否补充了,还是在大众产品中竞争更激烈了?这些问题是决定现在政策引导的关键点。
“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我们常用的一句话,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我觉得只要大家有信心,一定会迎来农机化的春天。”朱卫江总经理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朱卫江:当前农机行情为何如此艰难?未来希望在哪里? ♂
朱卫江:当前农机行情为何如此艰难?未来希望在哪里?资料图
连续十多年保持稳健发展的农机市场,给农机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以国三切换、品质升级为主导的产品换代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结构重塑新业态,农机企业面临新的发展和突破目标。
一、转型步伐加快,催动多维升级
在我国宏观经济处于调整变革的重要时期,农机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时刻,农机企业遵循规律、把握趋势,不断实现战略、产业和市场的持续突破。
(一)战略布局推动。纵观全局,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机产业发展环境继续向好。我国农机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把握机遇、推进发展,持续优化存量、转型升级、丰富价值。一是创新主导。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节能环保、智能控制、智能制造等产业,致力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切实增强中国农机制造的竞争力。二是价值传递。围绕价值链推进产业链,立足产业链植入创新链,优化创新链统筹资金链。积极构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与现代制造融合,从全价值链环节推进研发、订单、制造、物流、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协同和优化,切实提高农机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全面、持续满足客户农业装备解决方案系列需求。三是产业聚力。我国农机企业不断优化资源、提升能力,开始形成谋强、图精的多维格局。龙头企业已经完成拖拉机、收获机、农机具的战略布局,积极构筑耕种管收一体化农业装备格局;重点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形成自身独特差异化优势,服务“三农”需求。
(二)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9%、6.8%,产业推进成效明显,继续保持发展趋势。一是制造升级。基于对于全球化使命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农机企业立足农机发展趋势,提升自我顺应能力,加快提升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制造平台升级,全面提升中高端产品制造能力。二是产业突破。农机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加快设计成果转化。拖拉机产业无级变速产品取得实质性进展,动力换挡和同步器拖拉机产品、收获机械纵轴流产品实现批量制造、系列化发展。国内区域性中高端零部件产业集群不断集聚,独居的天然的禀赋柔性,与市场、用户需求做到了同步扩张与收缩。国三产品实现批量制造,有效贯通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整个价值链环节产业品质提升,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加快了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升级。三是研发协同。骨干企业研发设计迈向协同新阶段,合作、共享、独占等新型研发模式不断出现,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步伐加快。研发资源、能力实施全球化猎取,研发投入比例增大,实体研发深入中高端产品新领域,由单向应用加速向集成应用阶段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逐步成为促进产业转型、产品换代升级的原动力。
(三)市场风格调整。我国农机市场阶段性特征明显,已由刚性需求下的快速发展向线性支撑下稳步发展转变。区域农作物全程化需求、农机装备全周期作业过程不断催生新的市场风格。一是农机农艺融合。部分区域引导用户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引导农民调减非适宜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开展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点,优化种植业结构。区域耕作垄作、平作、沟作和水田、旱田等自然资源禀赋形成的作业需求,对农机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实施重点扶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家庭农场,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大中型、中高端产品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发展动能。三是需求风格转变。市场需求已由传统的政策性指导,向农作物作业季节性需求和政策引导转变。产品保有量增长、部分农作物价格走低、作业收益下降、国三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部分用户购机需求延迟。春耕、秋收形成的销售“峰谷”趋向平坦,销售时间由集中向分散延伸。
二、产业制约因素,发展瓶颈待解
农机产业、农机市场、农机产品健康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目标统筹、资源协同、能力推动。综合分析产业规律、专项研究发展路径,战略反思、产业突破、用户导向仍是聚力谋强的重要议题。
第一,从战略层面分析。目前,行业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偏低,生产企业数量过多,发展能力“天花板”和运营绩效“紧箍咒”造成行业整体效益低水平徘徊。加强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适应新常态,成为部分农机企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议题。一是缺乏长远布局,战略理念、战略对策、战术对策等延续惯性思维,战略资源配置、协同和战略落地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有效利用或影响发展环境,造成一些农机企业战略被动。二是发展定位不清晰。一些企业惯于求大争全,战略资源、实施路径、推进能力缺乏协同配置、优化举措、创新手段,用有限的资源、能力实施跨行业、多元化产业发展,传统、落后产业退出和新兴产业发展缺乏战略措施,主业大而不强、副业精而不专,难以形成协同格局。三是战略分散导致竞争力分散。从共性特征看,缺乏全生态创新转型,商业价值重构、共享举措和手段,难以把握发展先机和竞争主动,行业间、企业内中低端资源低水平投入、模块化复制、同质化跟进、价格化竞争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高端产品、核心能力突破举步维艰。
第二,从产业角度研究。产业发展实践证明,经济发展阶段的更替期,会有部分企业不能适应新阶段的转型而退出。一是我国高端农机产品制造能力欠缺,我国农机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不到10%,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低端。受制造能力、环保升级、技术壁垒、研发能力、资金壁垒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中高端产品制造发展能力欠缺,先进工艺、材料、液压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端零部件多数实行外购。二是现有制造设备和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生高新技术与传统制造水平缺乏有机结合,柔性制造系统(FMS)、网络化制造系统、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应用有待快速提升。三是中高端产品缺乏对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突破;平台技术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掌控。研发、制造环节与农艺脱节,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习惯于按照传统手段、惯性思维、经验研发、制造产品,难以按照不同区域需求秉性、种植模式、作业特点和用户感知研发机艺协同性的差异化产品。
第三,从需求角度论证。今年,农机市场却出现阶段性调整、产品结构性升级、需求持续性改变,表面看市场需求放缓,内在是来自终端需求升级的倒逼拉动的表现。一是产品经营价值。农机产品是生产资料,用户购机的首要选择就是产品经营能力的价值体现。部分农机企业缺乏终端现实的经营需求研究,农机农艺符合性偏弱,产品质量、可靠性、功能、性能等离用户的显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观上满足于维持企业现状,缺乏未来发展动因、竞争因素的充分考量,只能为用户提供阶段或局部价值方案。二是节能环保升级。农机产品承受着双向作用,环保政策、标准的不断升级带来的产业转型、产品升级要求;终端节能增效的市场倒逼拉动,要求企业必须提高把握环境机遇、趋利避害的竞争手段和能力。三是产品升级缓慢。农机产品升级短期内跟不上用户升级需求,中高端、大中型、智能化、系列化农机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能力偏弱,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偏低。短期内不能形成替代,难以实现全面突破、整体提升。
三、有效协同推进,创新实现发展
以全面系统的认识辨析找出发展关键、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发展趋势,以攻坚克难的举措在战略推进维度、产业发展维度、价值递增维度满足终端需求,重构资源、重塑能力、重建优势,用创新动力不断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一)坚持战略定力,谋求先发优势。适应和把握我国农机产业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阶段性特点,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优化资源、提升能力、通畅路径,有力推动农机竞争层级向更高形态、更快速度、更好质量阶段发展。一是强化战略绩效。同步、领先国内外产业导向、产品技术等发展趋势,融入战略环境,做好战略总体设计、顶层设计、分层设计,落实企业目标,加强战略落地、战略协同推进,努力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升级。二是聚焦核心资源、核心能力、核心市场,定位产业空间、产品平台、市场维度,创新发展模式,确定目标实施路径和手段,优化成长业态,构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相应农业装备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三是构筑发展优势。围绕做大做强、做精做专阶段性目标,对标主要竞争对手优势、薄弱环节,动态运用战略地图上的价值链确立产业链上的“黄金分割点”,建立人财物、产供销、责权利的畅通机制,在产业、产品、技术等资源和能力方面,培育、建立、保持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发展持续支撑。
(二)构筑核心优势,实现绩效突破。根据企业特点和能力,选准转型方向,做好市场需求、技术装备、人才培养、销售网络等方面的统筹,做到稳中有进、绩效递增。一是搞好发展储备。企业应紧跟世界先进技术,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为契机,努力实现企业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加大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投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能力升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产业提升。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发展新型高效拖拉机200马力及以上、8速及以上动力换挡拖拉机、主变速电控、主离合器电液控制的CVT无级变速拖拉机;喂入量10公斤/秒及以上大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8公斤/秒及以上高通过性水稻联合收获机、新型玉米籽粒收获机等产品。加快推进农机产品的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准化。三是优化研发模式。立足国内外资源,加快构筑产学研用互通机制,做好技术转化和产需对接,形成协同创新、产用结合、以市场促基础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加快先进材料、液压和电控技术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
(三)推进闭环管理,延伸价值链条。领先农机企业逐步由价格布局向价值输送转变,竞争方式由单一的产品竞争发展为体系平台下综合实力的较量,为用户提供最具价值的解决方案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一是畅通人力资源管理。加快构建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有利用人环境,构建与业绩匹配的多维度薪酬战略。加快资源优化、核心技术、关键支撑、薄弱环节方面中高级人才团队分级、分层建设。二是创新发展路径。顺应行业发展,积极开展基于终端销售和“互联网+”融合的商业模式转型,引导制造和服务上下游价值链、产业链的延伸;加强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客户建设,重塑价值体系,着力探索发展示范农场、作业承包、二手车处置等新的营销模式,致力将企业自身打造竞争生态圈的优势持有者。三是推进内生驱动。坚持农机农艺结合,按照区域化、差异化、个性化价值诉求,积极开发上市适应性强、性价比与可靠性高、绿色环保的系列大中型、中高端产品。通过加速营销内生能力和服务网络建设,以农业作业全过程、农业装备全流程、用户耕作全周期,提供保姆式作业指导和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最具价值的装备价值平台。
随着农机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产能过剩、实施产业转型和国三切换、加快产品升级,将迎来新一轮稳步发展时期,农机行业发展在作物全程化中的作用继续值得期待。面临新的发展目标,需要行业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努力实现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质”、“中国品牌”转变,完成农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增加农机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不断开创我国农机行业新的发展路径和成长目标。
作者:朱卫江,一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本文原载《农业机械》杂志2016年9月刊,原标题《创新主导下的农机市场继续值得期待》。当期专题文章为《“国三”对玉米收获机械的影响及策略》,欢迎订阅购买。
朱口:智能农机助力农业生产 ♂
朱口:智能农机助力农业生产6月11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神后城葡萄基地内,黄言全正遥控操作着新到的自走式风送喷雾机,一改往日背着喷雾器来回奔走的忙碌。
原来花2万元购买的自走式风送喷雾机,通过农机补贴,现在只要花一半的钱就能买到,投入使用之后,药水装载量也是原来背式喷雾器的5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泰宁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农机补贴政策,不断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扩大作业领域,提高了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
眼下正值水稻种植期,在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优质稻试验田,伴随着插秧机的轰鸣声整齐摆放的稻苗,一株株稳稳地栽种在水田里。“通过使用插秧机进行种植,一天能种植20亩水稻,还能为农户节约每亩80元的种植成本。另外,通过机械化种植的稻田产量更高,预计每亩相比人工种植增产100余公斤。”农户戴夏长介绍。
随着夏种的开始,泰宁县力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邹发旺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这段时间非常忙,要联系农机手又要联系农户,一天下来几十个电话。”
合作社专门为农户提供机耕服务,有32名社员,17名持证农机手,拥有起垄机、旋耕机、插秧机、抛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各式农机具。
“前段时间我们给这些农机都做了检修、调试、保养等全面体检,确保它们能安全上岗。”邹发旺笑着说。
近年来,泰宁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农忙时节走进泰宁田间地头,只闻农机响,不见人奔忙,智能农机为农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为加快农业机械化,泰宁县积极争取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完善覆盖补贴申请、审核、公示、监管、档案管理等全过程的目标管理机制,并严格按照购机补贴流程操作,使补贴过程更加规范。
同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对现行的农机补贴种类、机型、标准、办理程序等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户对相关惠农补贴政策的知晓率,使有意愿购买农机具的农户能及时掌握相关惠农补贴政策和注意事项,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今年以来,全县共办理购机补贴的农户53户,补贴机具71台,补贴额70.54万元,撬动社会机具购买资金221.22万元,远超去年同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