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重庆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 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重庆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 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重庆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重庆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月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在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作辅导报告时强调,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重庆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努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作出新贡献。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炯,市政协主席唐方裕,市委副书记李明清,在家市级领导出席。
胡衡华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以现代化理念、体系化思维推动产业发展的深层考量,是顺应产业变革大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抉择,具有创新性、集聚性、市场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等内涵特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重庆建设的重要命题、时代课题。要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使命,作为推动重庆制造重镇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以产业体系的全面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夯实新重庆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胡衡华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明确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制造业。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巩固优势产业地位,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推进产业基础再造。二是服务业。要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农业。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四是数字经济。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建设数字社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胡衡华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强统筹谋划,找准谋实有效的路径抓手。要以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总牵引,强化产业协同,共建产业平台,优化产业布局。要以特色发展为突破口,发挥比较优势,深耕细分领域,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要以集群发展为大方向,着力补链成群、并联成群,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要以产业园区为主载体,以亩均论英雄,更大力度招商引资。要以产业生态为着力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壮大企业家群体,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速提升能力本领,顺应趋势、把握大势,调研开路、实践赋能,以科学工作方法干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以钉钉子精神交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分报表。(记者 王翔)
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 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
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 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明确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殷切嘱托,着力打造农业强市,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城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稳面积、提产能,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的首要任务。长春市是农业大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春下辖的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都是产粮大县。2021年,长春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47.3亿斤,居吉林省首位。未来,长春市以位于公主岭市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核心,联动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打造长春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联动九台区、双阳区打造长春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带,必将在全省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中大有作为,稳稳扛起粮食安全的重任。
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首先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到实处。一是提高对黑土地保护的重视程度,把它真正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决落实黑土地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条例,对污染、破坏黑土地和买卖黑土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二是大力推广“梨树模式”,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升级。三是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构建可以复制推广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四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农民参与的体制机制,用加大补贴力度、集中购买生产资料等方式调动种粮大户和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
其次,要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长春市粮食生产提速增效。一是大力推进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开展集中连片种植,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二是组织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指导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农机、送技术”下乡活动,发放农机技术推广宣传手册,实地指导农民实施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农机普及率和覆盖率。
抓种业、强支撑,助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是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的根本动力。在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科技创新是农业稳产增产的关键。近年来,长春市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5%,农业科研能力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但在种业发展、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破解。
首先,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一是以吉林省《关于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借鉴四川、海南等地经验,加快出台相关规划,让长春市成为东北种业高地。二是依托吉林省农科院、长春市农科院、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东北中心、公主岭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更多新品种和良种,增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产量并提升其质量。
其次,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一是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为人才在户籍、住房、工资奖励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从而通过激励政策、家乡情怀等吸引人才来长发展。二是采取柔性引才方式,通过聘请咨询顾问、兼职聘用、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在长春市开展技术研发、教学推广和成果转化。三是通过设立专项培训基金、开展专题培训、鼓励龙头企业培育农业科技业务骨干、完善农业科技相关的学科建设等方式培育本土农业科技人才。四是健全产学研对接合作机制,鼓励省内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技术创新的薪酬激励机制,吸引科研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应用研究,从而提高长春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强产业、促融合,加快发展农业产业
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是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的关键环节。长春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良好,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要以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为核心,联动打造长春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和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将长春市打造成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
首先,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一是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为抓手,加快建设优质大米、玉米化工、特色农业、健康食品、饲料加工、肉牛、生猪、肉鸡、梅花鹿、农畜副产品深加工等十大产业链,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发展,深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长字号”农产品、食品、肉品品牌,提高长春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快发展畜牧业,深入实施“秸秆变肉”等重大工程,推动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培育优秀畜牧产业,推进“三百万头肉牛”工程、“1亿只肉鸡”项目等具有长春特色的项目建设,将长春市打造成全国知名“肉库”。
其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壮大园艺特产业,发展棚膜经济。通过发展温室产业、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完善冷链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等方式,发展蔬菜、瓜果、食用菌、苗木花卉等产业,将长春市打造成中国北方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二是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将长春的生态元素、时尚标识、文化内涵、传统故事等融入其中,发展乡村旅游、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业态,促进农民就业,助力农民增收。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以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为支撑打造农业强市,是实现长春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带动吉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一环。长春将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
加快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行动提出,到2027年,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3:1;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库区山区现代化样板。?
这一目标和相关任务将如何分解落实、逐步实现?如何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4月3日,记者采访了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
市发改委: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重庆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拓展城乡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4月3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全面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改革探索为牵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打造“一区两群”?
对口协同升级版?
重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如何奏响“协奏曲”??
“在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推动重庆市区域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重庆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围绕产业协同、城乡互动、科技协作、市场互通等重点任务,不断加大“一区”对“两群”的帮扶协作力度,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如何进一步激发潜力??
该负责人表示,一是聚焦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二是聚焦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三是聚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建立健全有利于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将渝东北渝东南?
打造成库区山区现代化样板?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行动方案》提出,坚持生态富民、强县富民的发展导向,加快渝东北渝东南现代化建设。?
“统筹区县城、小城镇、乡村发展,推动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重塑小城镇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功能,推动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具体到产业上,一是要完善农业保护支持政策,二是要推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要培育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其中,渝东北将制定“三峡”“秦巴”系列农产品区域性标准,支持建设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和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渝东南将大力开发文旅项目,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
加快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推动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也需要“硬核”支撑。“万开云”板块无疑是推动渝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极核。?
“万开云”板块是成渝城市群与长江中游武汉城市群的重要连接点,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一年来,三地持续提升产业协同水平,加快打造“产业互动圈”,万州长安跨越、开州千能实业、云阳三木汽车等企业互链布局,合作产值超12亿元。?
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三地将努力推进工业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汽车、材料、消费品等六大产业集群。?
同时,着力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加速构建“便捷交通圈”。目前,万州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轮(列)成功试点,万州新田港二期加快建设,未来三地的交通必将更加便捷。?
市级层面,下一步还将积极推动万开云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万开云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经济增长极作用。?
市农业农村委:在城乡融合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前不久,在忠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上,忠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350个涉农村(社区)已全面实施“三变”改革。?
“重庆市忠县、丰都等区县已全域推进‘三变’改革,全市‘三变’改革村稳步扩大到3913个。”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通过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
三方面巩固拓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我们全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和定期报告制度,全市9200个村、8.5万多个组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4.3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26.8万元。?
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
一是细化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关系,加快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结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推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合股联营新路径。?
二是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区域全面推进“三变”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市、区县、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系统等。?
发展产业?
重点培育涉农市场主体?
“发展产业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和根基。”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要以“产村城”一体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其中重点就是加大对涉农市场主体的培育。?
目前,全市登记在册农业龙头企业近400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9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92家。?
“这99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整体经营收入有2500亿元,但个体产值上亿的不足200家,‘大龙头’企业偏少。”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该如何做??
“一是要用全产业链的思路来指导企业选准发展环节,壮大优势环节;二是要指导和引导企业学会辨析市场;三是要加大对企业的科技输入力度和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门槛。”该负责人说,今年将新培育超过30家年产值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实施“四千行动”?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中,明确提到要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四千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重庆具体将如何实施??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上,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四改一化”工程、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到2027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
在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上,重点实施优势产业良种繁育推广工程、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工程等,到2027年力争形成3个综合产值上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在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上,重点实施经营、就业、以城带乡等促增收计划,到2027年,农民收入达到2.79万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1。?
在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上,重点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四治融合”乡村治理等,到2027年,力争建成1000个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市乡村振兴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为城乡融合奠定基础?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为城乡融合奠定基础。”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防止返贫精准监测帮扶机制,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打造鲁渝产业协作“升级版”,高质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完善立体防贫返贫监测体系?
开展第二轮排查工作?
“目前,重庆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其中尚有一些农户特别是脱贫户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面临致贫返贫风险。”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重庆探索建立“点上重点监测、线上专题监测、片上四级监测、面上大数据监测”立体防贫返贫监测体系,实施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
其中,点上重点监测,即结合全市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全面排查;线上专题监测,即通过广泛调研走访,确定产业、就业、重病、意外四项专题监测内容;片上四级监测,即对全市有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任务的区县,整合帮扶部门、镇村干部、监测帮扶联系人等多方力量进行防贫监测;面上大数据监测,即用好重庆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动态掌握全市监测对象识别、帮扶情况。?
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完善立体防贫返贫监测体系,开展全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工作,重点排查监测对象较为集中的乡镇和村,重点关注脱贫群众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一县一策”?
支持四个重点县提速发展?
在“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城口、巫溪、酉阳、彭水四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发展。具体如何实施??
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里根据每个重点县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采取“一县一策”方式,推进四个重点县提速发展。?
例如,城口发展思路突出“山”的特色,将大力发展山地鸡、老腊肉、中药材等产业;巫溪发展思路突出“绿”的特色,将建设“两山”实践基地,培育绿色工业产业;酉阳发展思路突出“游”的特色,将着力发展文旅结合特色产业;彭水发展思路突出“文”的特色,把民族文化融入城乡建设、旅游产业、农业产业之中。?
“重庆还为四个重点县制定了213条支持政策,敲定了168个项目,目前已按计划实施。”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四个重点县落实新增专项债83.1亿元,安排市级以上衔接资金21亿元,下达转移支付约170亿元。?
创新四项举措?
打造鲁渝产业协作“升级版”?
在“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中,还提到要深化对外协同互助,拓展“鲁渝”等合作模式。重庆将如何实施??
“山东、重庆两地通过创新四项举措,推进‘东产西移’,打造鲁渝产业协作‘升级版’。”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是构建“1+N”协作体系,在产业、劳务、消费等7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两地通过共育协作品牌,共建特色产业园。?
二是设立发展“基金池”,聚焦协作区县优势产业发展,基金项目重点向原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和原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倾斜。?
三是创新探索产业新模式,例如借鉴农业产业的“寿光模式”,在开州区打造鲁渝协作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
四是发挥工业互联网服务矩阵东西部协作“云上桥梁”作用,援助建成秀山、黔江等12个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以发展数字融合带动产业融合。?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丘陵山区是我国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地,主要分布在19个省区市的1400余个县市区,其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涉及农业人口近3亿人。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丘陵山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平原地区仍有不小差距,是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所在。今年6月以来,按照农业农村部党组有关部署,农机化司把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等有关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近年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部将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摆上重要日程,先后召开首次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座谈会、首次果菜茶生产机械化现场会,明确思路举措,作出全面部署。有关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创新工作,持续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18年底,丘陵山区省份农机总动力达到4.4亿千瓦,比2012年增长2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2012年提升12个百分点,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有力支撑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建设、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
(一)培植发展主体,强化引领带动。我部组织在丘陵山区创建一批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丘陵山区省份大力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应用示范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引领促进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如贵州省2014年以来,每年开展一次省级农机合作社专业人才培训,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1143余万元,扶持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545个、农机抗旱救灾服务队145个。甘肃省自2015年起实施“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目前丘陵山区乡镇覆盖率达63.4%。福建省在61个县市培育了85个万亩服务规模的农机合作社,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山西省把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合作社发展与农机资产收益扶贫相结合,2017、2018年省市县投入资金6400万元,建立试点187个,合作社吸纳贫困户6100余户,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扶贫攻坚。
(二)推进装备研发,增加技术供给。“十二五”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累计投入5800万元,支持丘陵山区适用机具技术研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大专项中,设立“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等3个项目,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开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示范。同时,一些省市也加快推动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如湖北省财政投入300万元,实施“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重点研发示范油料、茶、蔬菜等生产关键环节装备和山地果园运输技术装备;浙江省发布了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并陆续安排了部分省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丘陵山区农机新产品等。通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有效缓解了丘陵山区农业生产许多环节“无机可用”的问题。
(三)推动改地适机,改善作业条件。重庆市率先提出开展丘陵山区地块“宜机化”改造,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为大中型农机运用创造条件,2014年以来,共投入1.1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型经营主体30万亩“宜机化”地块改造奖补。我部积极推广重庆等地农田“宜机化”改造的经验,引导各地加大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治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标准满足机械化作业。广西自治区2016年启动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已整治建成近500万亩。山西省2018年投入财政资金855万元,完成5300亩的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陕西省2018年在安康市建立缓坡地“宜机化”改造试点、在延安市进行阶梯型缓坡地“宜机化”改造试验等,积极探索改善机械化作业条件的路径。四川省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农业机械化生产道路建设。
(四)强化示范推广,加快发展步伐。我部在丘陵山区省份组织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98个,各地结合实际建设了一批示范县乡、示范基地,加强典型示范引路。如福建省2018年10个设区的市均建一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其他63个县市区各建设1个示范点,投入各类机具5000多台套,举办各种示范推广活动448场。湖北省恩施州实施了“万亩乡镇千亩村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建成了一批水稻、茶叶、高山蔬菜等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和基地等。有关省份切实加大投入,实施项目带动,支持推动加强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培训推广。如湖北省2010年以来累计安排项目资金超过1亿元、陕西省2012年以来投入近3000万元、山西省2016年以来投入2300多万元等。各地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充分考虑丘陵山区的需求,对补贴范围内的机具实行应补尽补,同时积极支持部分丘陵山区省份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加大特色作物生产和养殖业所需新装备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丘陵山区集中的19个省区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70亿元,支持农户购置机具2000万台套,有力推动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当前影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困难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丘陵山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各领域对机械化生产的依赖越来越明显,需求越来越迫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丘陵山区省份目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足50%,西南丘陵山区仅为29%,远低于全国总体69%的水平,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水平也不高,与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的迫切需要尚有不小差距。制约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地形地貌复杂,农机作业条件较差。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山高坡陡、道路崎岖、耕地条件差,如重庆市分布于丘陵山地的耕地面积占比达98%,贵州省的占比为92.5%。许多地块细碎凌乱、坡多台多埂多、形状不规则,大中型农业机械多数难以通行及作业,机具进地难、作业难,是制约机械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种养制度多样,适用机具研发困难。丘陵山区种植作物品种较多,采用传统的套作、间作等种植模式较普遍,农艺繁琐,农业产业规模小且分散,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多样,机具研发需要攻克的难题多而复杂,令不少研发机构和农机企业望而却步,许多产业所需的关键环节机具“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突出。已经开发的一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特殊、小众机具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标准滞后等原因,难以通过试验鉴定进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三)投资效益较低,农机供需双向乏力。供给方面,丘陵山区所需的农机品种多,市场规模批量少,售后服务成本高,加之研发难度大,农机企业积极性不足。需求方面,丘陵山区户均耕地规模小,农机在小田块内作业效率低、损耗大,加之农机作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规模作业量,作业成本比较高,收益比较低,投资回报时间较长。据调查,丘陵山区农机投资回收期比平原地区长一倍以上,对农民和服务组织投资农机的积极性造成较大影响。
(四)支持力度不够,技术服务能力薄弱。当前除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外,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比较有限。如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扶持力度不大。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教育培训、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长期不足,大多数乡镇的农机化技术与管理人员缺乏,已有人员业务知识老化严重,许多地方缺少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设施等,影响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建议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全国的农业机械化。从调研的情况看,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当前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将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战略重点,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和抓手,推行新型经营主体+农田“宜机化”改造、新型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型经营主体+信息化社会化作业服务、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全程机械化等发展模式,引领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为重点,促进农机、农田、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一)加力科技创新。一是开展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及装备需求目录的调查发布工作,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制造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农机。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和项目支持,推动产学研推用密切结合,加快适宜当地产业需求的农机具研发推广。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组织企业开展产业扶贫急需机具联合攻关,制定相关标准,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四是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机专项鉴定工作,加快新产品的试验鉴定、购置补贴步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二)加强机制创新。一是充分发挥国家和各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取得财政、工信、科技、发展改革等部门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强农业农村部门内农机化与农田建设、种植、养殖、科技等各方面协作配合,加快构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田农机配合的机制,推动农田建设和品种、栽培、养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宜机化”,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三是积极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协调发展的推广机制,探索公益性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政府订购、购买服务、招投标、定向委托、财政补助等方式,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性技术推广中来,加快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三)加快政策创新。一是创新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政策举措,制定工作指引,开辟资金渠道,开展试点示范引导等。二是创新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方式,优先满足丘陵山区县市资金需求,支持扩大丘陵山区适用机具补贴范围,探索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所需机具补贴的途径,对一体化建造安装的设施装备通过先建后补方式予以支持,鼓励探索购置补贴、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承租补贴等相结合的综合补贴方式等。三是推动丘陵山区地方探索扶贫资金、涉农资金用于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方式,积极推动设立农机作业补助、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项目,支持农机服务组织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作业服务、维修、技术培训等能力,加快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四是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农机化干部培训和再教育,遴选培育一批农机推广服务“土专家”,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鼓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支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下乡人员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选树推介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带头人”和典型,为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附件:农业机械化情况.rar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