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水鱼养殖发展空间巨大但产业分工不是很明确(我国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冷水鱼养殖发展空间巨大但产业分工不是很明确(我国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冷水鱼养殖发展空间巨大但产业分工不是很明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国冷水鱼养殖发展空间巨大但产业分工不是很明确

2、我国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

3、我国初步建立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我国冷水鱼养殖发展空间巨大但产业分工不是很明确

我国冷水鱼养殖发展空间巨大但产业分工不是很明确

资料图

前不久,在由湖南省渔业协会、湖南省水产学会主办的“2017年湖南冷水鱼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企业代表、养殖户共同探讨冷水养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时一致表示,我国开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发展空间巨大,参与国际竞争仍将面对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据中国水产学会鲑鱼专业委员会资料显示,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有丰富的冷水资源,具备大力发展鲑科等冷水性鱼类养殖的自然条件,据初步统计,上述地区目前可利用冷水资源流量超过5000立方米/秒,养殖冷水鱼的潜力超过50万吨。

按此预估,冷水鱼养殖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实际上,我国两大冷水鱼养殖品种鲑鳟鱼、鲟鱼的年养殖量仅为12万吨左右,其中鲑鳟鱼4.7万吨、鲟鱼7万吨~8万吨。因此,开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发展空间巨大。

鲑科鱼类养殖发展缓慢品种及消费结构需调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从朝鲜引进虹鳟开始进行鲑科鱼类养殖,八十年代又从欧美国家引进优质虹鳟和其它鲑科鱼类进行推广养殖,但相比罗非鱼等产量已达到百万吨级别的引进品种而言,鲑科鱼类的引进并不算成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所徐革锋博士表示,目前国内可供养殖的鲑鳟鱼种类包括大马哈鱼属(虹鳟、金鳟、马苏大马哈鱼、大马哈鱼、银大马哈鱼)、鲑属(大西洋鲑、褐鳟)、白鲑属(高白鲑、目笋白鲑、齐耳白鲑、凹目白鲑、欧洲白鲑)、红点鲑属(花羔红点鲑、白斑红点鲑、美洲红点鲑)等品种,但养殖量不能满足消费的需求,如2016年,鲑鱼进口量就有约6万吨。

“我国鲑科鱼类养殖前景广阔,但发展却十分缓慢。”研讨会上,中国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所徐革锋指出,我国引进鲑科鱼类养殖发展缓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适宜进行鲑科鱼类养殖的冷水资源大多位于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的山区,当地人消费水平低,鲑科鱼类售价较高,商品鱼养成后在当地的销售市场很小。

二是加工、运输技术不完善,鲑科鱼类养成商品鱼后,大部分是在当地以鲜活鱼的方式销售,市场无法扩大。三是国内鲑科鱼类的主养品种为虹鳟,这是鲑科鱼类中经济附加值不高的品种,很难进入宾馆、酒店等高档消费场所。因此,徐革锋认为,国内鲑鳟鱼养殖产业首先需要调整养殖结构,丰富养殖品种,围绕市场和产业需求开发差异化养殖品种。

“其实,鲑科鱼类有十几种,但国内一说养鲑鳟鱼就是虹鳟。”此外,他还建议,应保证良种供应和三倍体规模化制种的供给能力以及发展龙头企业,实现养殖准入制度,建立销售订单制和大力发展深加工,降低鲜活销售比例。“目前,鲜活销售占冷水鱼消费的70%以上,严重束缚其发展,应向深加工方向转变。”徐革锋以北京一家鲟鱼养殖企业走深加工路线后的效益变化为例,表明冷水鱼类产品调整消费结构的必要性。

徐革锋介绍,目前,1吨活鲟鱼的收购价为2.5万元~3万元,如果进行“鱼文化+休闲食品+深加工”后,可产生惊人的利润:1吨鲜活鱼按胴体比例,可出鱼头225公斤,鱼肉可制鱼松125公斤。

目前,鱼头针对产妇销售,用于催乳的效果很好,每公斤可卖70元,累计可达1.5万元;部分鱼松主要针对游客及哺乳期幼儿,每公斤可卖1000元,累计销售额为12.5万元,两部分加起来,销售额高达14万元。

虹鳟鱼产量减少部分企业转养鲟鱼

湖北三江渔业公司董事长易继舫研究员介绍,全球鲟鱼品种共有27种,分布在北半球,集中在里海、黑海与威海地区;另一部分分布于太平洋北部的美洲西海岸与亚洲东海岸,其中我国有8种。鲟鱼属偏冷水性鱼类,可分为鳇鱼类、鲟鱼类和匙吻(白)鲟类。

目前,国内养殖的鲟鱼品种主要为适合鱼子酱生产养殖与加工分割的鳇鱼或大杂鲟(鳇鱼♀×史氏鲟鱼),适合养殖标货(1公斤~3公斤商品鱼)及生产鱼子酱的史氏鲟鱼或史杂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鱼),适合养殖标货的西伯利亚鲟或西杂鲟(史氏鲟鱼♀×西伯利亚鲟)以及匙吻鲟。

其中,用于标货养殖存在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用于鱼子酱的养殖存在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效益高的特点,用于游钓养殖则存在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

就养殖模式而言,根据水源与养殖环境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流水池和池塘养殖是目前最常见的养殖方式,适合养殖标货;二是网箱养殖,适合鱼子酱生产养殖;三是工厂化养殖;四是适合匙吻鲟养殖的池塘养殖。

据了解,虹鳟鱼养殖受病害影响产量减少,现在不少冷水鱼养殖企业纷纷转养鲟鱼。

冷水鱼料市场容量约14万吨60多家饲企抢市场

笔者从通威拜欧玛(无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麻祖云获悉,目前国内冷水鱼(鲑鳟鱼、鲟鱼)料市场容量约为14万吨,涉足冷水鱼料生产的饲料企业有60多家,国外企业主要是丹麦拜欧玛、丹麦爱乐水产、智利三福。出于认可冷水鱼养殖发展前景以及作为差异化或盈利型产品经营,饲料企业在2013年~2014年大规模涌入冷水鱼料市场,现在参与的企业预估还会增加。

与常见的鱼料档次以蛋白质含量来分级不同,冷水性鱼料的档次以脂肪含量来分,一般20%脂肪含量以下为一个档次,20%~25%为一个档次,25%以上为一个档次。

目前,国内的饲料企业大多生产20%脂肪含量以下的饲料,也是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浑水摸鱼”型产品较多的市场。养殖户对饲料产品识别度不高。主要原因:一是养殖品种杂乱,如鲟鱼就有几类纯种和各类杂交种,各品种之间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存在差异;二是在冷水鱼养殖中,溶氧、水温非常关键,对饲料的投喂效果影响很大;三是不少养殖户是跨界者,在养殖管理上相对粗糙;四是养殖模式上,如有些养殖户采取农家乐的方式销售成鱼,因获利较高,他们对饲料成本不太关注。

我国冷水鱼养殖产业分工不是很明确

通威拜欧玛(无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KennethDirst指出:中国冷水鱼养殖产业分工不是很明确,有的苗场自己买卵回来孵化,这样所承担的风险很大。直接买水花回来风险比较小,虽然可能会贵一点,但相比整个养殖成本来说,是可以忽略的。

养殖过程中,如果不清楚需要投喂多少饲料,可以先投4天~5天的饱食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减少15%~20%的投喂量就是最佳投喂量,此时饲料拥有最佳性价比。冷水鱼养殖选址、设计、水源等是关键点,中国冷水鱼养殖区的设计一般都是养殖池比较多,通道设计比较窄,养殖密度相对低;而在丹麦,渔户一般会将通道设计的比较宽敞,方便操作,养殖密度高,养殖池数量少。

事实上,只要设计合理,管理适宜,营养搭配均衡,高密度养殖是没有问题的。据介绍,BioMar公司的冷水鱼系列配合饲料,无论从饲料饵料系数、鱼体健康程度、商品鱼品质风味、养殖综合成本、耐长途运输等方面的效果反馈都很好。尤为重要的是,该产品对氮磷排放方面的研究积累和配方设计对水质污染排放影响很低。

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刘俊花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水处理主要包括大颗粒物及悬浮物的去除、氨氮去除、脱气、杀菌消毒、增氧技术、水温调控等六大方面,其中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是主要解决重点。

悬浮物主要是由残饵、成形粪便破碎之后形成,目前去除设备有微滤机、蛋白分离器和固定式滤床等;氨氮主要由残饵、粪便及有机物的分解形成,去除方法一般有空气吹脱、生物处理、臭氧氧化等。

冷水鱼养殖发展应定位高端高质高效益

湖南省渔业协会冷水鱼分会会长、湖南湖源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爱民说:冷水鱼养殖发展应定位高端、高质、高效益的特种水产养殖,因为冷水鱼养殖企业是一个资源依托性很强的企业,稀缺的冷水资源决定了行业的发展规模,在整个水产行业的比重很低,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冷水鱼的品种不多,但所有的冷水鱼都是名贵鱼,本身的口感、营养成分都优于常规鱼;冷水鱼养殖的水源很洁净,且冷水鱼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常规鱼,所以冷水鱼更容易实现绿色健康的养殖模式;冷水鱼的养殖成本远远高于常规鱼。目前,冷水鱼养殖存在缺乏行业标准、缺乏行业的规范约束以及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

当前我国冷水鱼养殖除了市场行情变化、饲料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外,还面临更多的挑战。冷水鱼养殖地区,受环境保护的制约越来越严厉,如西部地区的水库、湖泊养殖,对饲料投喂二次污染环保要求愈来愈高,未取得环保证不得开展养殖,日趋高企的养殖成本以及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等,对从业者来说都是考验。

对此,通威拜欧玛(无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麻祖云表示,这也将从另一个角度迫使养殖群体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上规模、高效率、讲环保、重安全、求品质、创品牌、可追溯的养殖企业必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赢家。

我国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

我国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20日转发了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目前,全国有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最近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时说。他强调,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决定将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从原规划用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缩短为2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与此同时,相应大幅度增加投资,用于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

  《意见》提出,要配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根据农村不同的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

  根据《意见》的要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要把水源保护区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意见》还要求,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意见》强调要大力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开展地下水水功能区划,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我国初步建立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我国初步建立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5月7日表示,目前我国已制定颁布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1281项,行业标准3272项,地方标准7000余项,另有加工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71项,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范小建是在此间举行的第39届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开幕式上作上述表示的。这次会议是中国首次作为主持国承办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的会议。

  范小建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大力开展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作物种子、种畜禽标准发展到涉及农产品品种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产品等分级、安全卫生、包装贮运等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去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上将标准作为全程介入农产品安全的核心内容加以制订和规范,确立了7项基本制度,即政府统一领导,农业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强制实施制度、产地管理制度、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等。

标签:养殖   冷水   我国   农村   安全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