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农机融资租赁试点初获成效(合肥农民秦广泉发明成功植保机器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合肥农机融资租赁试点初获成效(合肥农民秦广泉发明成功植保机器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合肥农机融资租赁试点初获成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合肥农民秦广泉发明成功植保机器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合肥农机融资租赁试点初获成效

2、合肥农民秦广泉发明成功植保机器人

3、合肥将建设智慧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

4、合肥市三化联动,深化“两强一增”行动见成效

合肥农机融资租赁试点初获成效

合肥农机融资租赁试点初获成效

2月21日上午,肥东毕文训家庭农场负责人毕全法赶到合肥中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购置了两台插秧机,总价为21.8万元。而他只需要支付20%的首付款,就可以把农机开回家,余款由安徽国元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负责放收。据悉,此举开了全省农机融资租赁先河。

毕全法告诉记者,农业机械是家庭农场发展必备器具,但由于购置资金量大,又无法贷款,只能望“机”兴叹。“现在只要掏4万多块钱,就能买两台插秧机,这个政策太好了。”毕全法说,农机价格贵,但用得舒畅。一台十多万元的插秧机,成本一两年就能收回来。“通过开展代插秧作业,一亩田能挣60元,一年下来,挣个七八万元不成问题。”

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农机的实际使用者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打破了长期以来融资租赁企业购买的农机无法获得购机补贴这一政策瓶颈。

在政策支持下,市农委农机局在肥东县试点探索我市农机融资租赁发展模式,初步确立了农机融资租赁保理业务试点方案,由安徽国元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为合肥中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农机销售配套融资服务。

“针对农机融资租赁,我们推出了‘惠农宝’保理产品,贷款手续简便,农户还款灵活,可在收获季后还款。”

安徽国元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程晓炜介绍,农机融资租赁利率也在农户可接受范围内,以10万元一年期为例,利息和手续费共计5000多元。

农机融资租赁试点,深受肥东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欢迎。当天上午,该县16家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新购36台农机,均以融资租赁方式获得农机使用权,购机款总额450万元,其中,安徽国元租赁有限公司提供融资360万元。

“此次发放的36台农机是安徽省首批以融资租赁方式获得农机使用权的机具,创新了我市农机化发展新动力,必将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在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市农委农机局局长李祥说。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这一试点经验。

合肥农民秦广泉发明成功植保机器人

合肥农民秦广泉发明成功植保机器人

秦广泉发明的植保机器人

一台精心设计的植保机器人,转弯爬坡,如履平地,喷药洒水无所不能。在安徽合肥,一辈子和农业打交道的秦广泉用自己的智慧告诉大家,植保机器人干起活来,可以完胜在天空中盘旋的无人机。

植保机器人有“大长腿”

秦广泉发明的植保机器人有着高高的个头,三个半米高的超级细轮子是机器人的大长腿,“一般在农田里工作的植保机器人都是大轮子,比较粗,很难有小于5厘米的轮子。我发明的机器人轮子只有3厘米宽,有的甚至可以窄到1厘米。”秦广泉介绍,“在农田里工作,机器的轮子可关键了,一般来说,轮子如果有10厘米宽,那肯定在工作的时候会压到秧苗,庄稼是农民的心头肉,压到庄稼肯定心疼。”秦广泉发明的超窄轮子,经过试验,一侧的压苗率仅为0.28%,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轮子的设计只是植保机器人三个系统的行走系统,它还有控制系统和喷雾系统,用不同的泵控制不同的喷洒范围,通过简单的手柄便可以轻松实现控制。

小发明实现喷药机械化

传统植保机械主要是人工背负式植保机械和人力驾驶的植保机械,前者工作效率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容易中毒;后者田间通过性差,容易损伤农作物,也存在人员中毒危险。

近年来,农业植保无人机在各地纷纷兴起,其在作物上方飞行,具有通过性好,施药效率高,避免人员中毒等优点,但也存在有效载重量小,超低空飞行容易从空中掉落,使用维护成本高,维修需要专业人员等缺点,制约了农业植保无人机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植保飞机喷洒农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欧洲国家已明令禁止飞机喷洒农药。

“植保机器人一次性可以喷洒农药40亩,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如果换成人力,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喷洒30多亩,非常辛苦。”秦广泉介绍,植保机器人维护成本低,维修也很简单。

为什么会发明这一套机器人?这和秦广泉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他出生于农村,一辈子都在和农业打交道。大学的时候,他在安徽农业师范学院学习的就是农业专业。毕业之后,他在霍邱农业局工作负责技术推广,后来他看到农业现代化中机械、耕地、收割等全部机械化,唯独喷药这块还没有机械化。爱钻研的他辞去了工作,从2013年起自己研发一套喷杆喷雾器,也就是植保机器人,通过3年研发,成功投放市场。

合肥将建设智慧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

合肥将建设智慧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

资料图

笔者近日从安徽省合肥市农委获悉,《合肥市关于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已印发。按照要求,到2020年,合肥市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并建成全市智慧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全程农事服务中心70个。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以上。

《意见》重点围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健全技术体系、搭建应用平台、创建示范基地、发展农机电商五个方面,构建农机农艺一体化生产模式,促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市农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其中,按照产业、区域两个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合肥市将加快建设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资产品展示展销、农机作业信息发布、农机维修保养存放、农机人员培训管理于一体的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到2020年,全市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将达70个。

通过政策激励和示范带动,合肥将引导大型农业机械安装智能监测终端和智能化作业装备,推进秸秆还田、土地深翻、水稻机械化栽插(种植)、油菜机械化生产、高效植保等“互联网+”农机示范作业项目,建立一批“互联网+”农机示范基地。开展“互联网+”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到2020年争取500台以上大型农机加装智能终端,开展“互联网+”精准作业服务。

合肥市三化联动,深化“两强一增”行动见成效

合肥市三化联动,深化“两强一增”行动见成效

  今年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得明显成效。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夏粮收获60.05万吨、增长0.65%,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面积有望达790万亩。重要农产品保供有序,能够做到市场充足供应,价格基本稳定。

  一、以工业化思维推进“两强一增”。一是聚力平台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7个、现代农业产业联盟17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个,首创50个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推广应用“四新”技术200余项。二是聚力主体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占全省十分之一,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670家,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企业增至12家,8家提交或准备提交上市申请。三是聚力产业生态构建。今年市本级安排涉农资金190.08亿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47.23%。制定“强农九条”产业政策,真金白银投入3.5亿元,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按新增贡献分档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二、以产业化路径推进“两强一增”。一是高规格运行产业链专班。建立总召集人+办公室+12个专班工作制和调度、通报、领衔、督办督导等12项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二是专业化运营产业基金。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全省首支乡村振兴基金,相继投资生鲜传奇、王仁和米线、国豪农业等领军企业,累计投资项目7个、1.2亿元。三是多层次提供金融服务。今年来,财政兑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奖补资金4631万元,惠及农业企业679家。

  三、以专业化方法推进“两强一增”。一是实体化推进工作。每月定期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专题会,常态化调度两强一增、粮食安全等重点工作,做到会前充分谋划、会上分类调度、会后跟踪问效。二是常态化赴相关部门对接。紧扣两强一增主要任务,赴科技、经信、财政、统计等9个重点部门和各县(市)区走访调研,合力帮助企业破解要素保障难题,依法依规帮助企业、项目升规纳统。三是精准化开展业务培训。做到管行业必须管产业、懂产业,将政策学习、业务培训作为月度调度的优先内容,组织市有关部门开展农业用地政策、农业统计、涉农预算、项目绩效等专项培训。

标签:农机   植保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