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全国首创河湖长制进驻式督查 今年拟选取3个县(市、区...(四川地区玉米大豆间套作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四川在全国首创河湖长制进驻式督查 今年拟选取3个县(市、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四川地区玉米大豆间套作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四川在全国首创河湖长制进驻式督查 今年拟选取3个县(市、区...
四川在全国首创河湖长制进驻式督查 今年拟选取3个县(市、区... ♂
四川在全国首创河湖长制进驻式督查 今年拟选取3个县(市、区...●四川省形成“以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健全的河湖长制体制机制为关键,以完备的河湖管护队伍为重点,群众广泛参与,持续实现生态价值”的四川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
●今年,将在成都、攀枝花、德阳、遂宁、巴中、眉山、甘孜选取一定数量的行政村(社区)开展“解放模式”试点推广工作?
7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四川省水资源条例》宣传贯彻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来,四川省不断深化和探索创新河湖长制体制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河湖名录、明晰的河湖长责任等六大体系。
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水利厅副厅长王华介绍,未来四川省将持续深化河湖长制体制机制,具体体现在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激励机制更加到位、考核体系更加健全、督查方式更加严格、暗访检查更加高效、流域协调更加有力六大方面。在工作重点方面,四川省针对河湖治理难点,聚焦水资源管理保护、河湖“清四乱”、采砂管理、水污染防治等河湖长制“5+9”重点工作,出台《四川省省级河长联络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开展省级河湖长制责任部门工作调度,不断形成大联动、大治理、大融合的河湖管护新格局。
河湖长制工作已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州)目标考评体系,省河长制办公室正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考核工作的相关要求,对四川省河湖长制工作省级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完善。
四川省在全国首创河湖长制进驻式督查,制定《四川省河湖长制进驻式督查工作办法》,建立健全河湖长制督查专家库,深入查找地方河湖长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方式,今年拟在全省选取3个县(市、区)开展进驻式督查试点。
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河湖中心主任刘锐介绍,去年7月以来,在水利部指导下,四川省在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开展河湖长制制度探索,形成“以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健全的河湖长制体制机制为关键,以完备的河湖管护队伍为重点,群众广泛参与,持续实现生态价值”的四川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今年,四川省将在成都、攀枝花、德阳、遂宁、巴中、眉山、甘孜等7个市(州)选取一定数量的行政村(社区)开展“解放模式”试点推广工作。
四川地区玉米大豆间套作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 ♂
四川地区玉米大豆间套作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资料图
目前,四川省仁寿县珠嘉乡踏水村的玉米已悉数收尽,间套作的大豆也喜获丰收。作为四川农业大学的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十余年来,踏水村见证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每一次重大技术攻关。
得益于该技术推广应用,近年来四川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每年以50~100万亩速度递增,大豆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五。作为一种生态复合种植模式,在去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也明确在西南和黄淮海地区要重点推广玉米大豆间套作。
农艺再完美农机难融合
玉米大豆间套作,在四川早已有之。但在以前的间套作模式下,大豆产量极低,亩产不到30公斤,而且播种收获都不方便,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南方栽培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文钰带领他的科研团队,致力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研究,通过在不同区域多年试验,比较玉米行之间、大豆行之间以及玉米行与大豆行之间的行距,找到了最佳田间配置,为核心技术形成提供了重要参数。
十余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形成了“选(品种)、扩(间距)、缩(株距)”的核心技术和“调(播期)、控(旺长)、减(氮肥)、除(杂草)”的配套技术,实施了农业部行业标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与光、肥利用率,使其玉米产量与当地净作玉米产量相当,套作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0公斤以上,间作大豆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亩增经济效益400~600元。
然而,业界质疑声一直存在。有人对这一技术的农机农艺融合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在复杂的间套作种植方式下难以实现播收机械化。有人甚至断言,该技术增收效果虽明显,但存在的机械化瓶颈将难以获得规模经营主体的青睐,还是会沦为走不出实验室的技术理论。
从机播突破机收成难题
在质疑声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艺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杨文钰团队也开始向农机农艺融合这一关键难题发起攻关。“与传统间套作模式下一行玉米一行大豆的等行距配置方式不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宽窄行带状种植,一个作物的种植行距可达2米,有足够的空间用于间套共生作物进行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团队成员雍太文认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为农机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先入为主”的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让许多人忽略了这一基本创新点。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播种环节是首先要解决的。杨文钰团队利用四川农业大学与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改造的外形宽度小于1米的迷你小四轮拖拉机、筛选引进的外形长宽高为2770×1130×1230毫米的中国一拖生产的东方红SG400-1拖拉机,成功解决了机播动力问题。
在此基础上,根据玉米-大豆带状套作行间播种的特点,杨文钰团队自主研发了2BTF-2多功能播种施肥机、2BYSF-2勺轮式播种施肥机,播种效率达每小时4~6亩,播种精准度高,缺窝断垄少;根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同时播种的特点,团队研制了2BMZJ-4型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施肥机,排种精准,播种效率达每小时6~8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播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
然而,真正难啃的骨头在机收环节。团队成员王小春表示,由于玉米机收所需动力远大于机播,披挂式玉米收获机虽可用改进后的迷你小四轮拖拉机带动,但秸秆粉碎效果差、田间作业效率低,已被市场淘汰。
现有玉米自走式收获机动力大,但机身宽度都在2米以上,难以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进行玉米机收,研制一款适宜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新型玉米收获机势在必行。
五年磨一剑全程机械化迈上新台阶
2011年,四川农业大学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根据玉米套作生产特点联合研制出了4YZ-2450玉米联合收获机,正式向机收难题发起“冲锋”。
2012年,杨文钰团队又根据玉米秆高、果穗可较长时间留在秸秆上的特点,确定了“先收大豆、后收玉米、主攻大豆收获机”的方略,与四川刚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GY4DZ-2自走式大豆联合收割机也开始“一展身手”。
四川仁寿、河南永城、山东菏泽、安徽阜阳等地5年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到哪里,机播机收现场会就开到哪里,这中间各种层出不穷的“小问题”,可是让杨文钰团队抓破了脑袋。
团队成员张黎骅依然记得2014年山东菏泽大豆收获机试收存在的问题。“破损率、损失率都不如人意!”张黎骅说,除大豆结荚过低造成漏收外,收获机脱粒筛网大小与脱粒滚筒转速不匹配均会造成大豆籽粒破碎与漏损。为了适应大豆机收,团队又对间作大豆品种与收获机的匹配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优化调整,农机农艺不断融合。去年10月,在四川仁寿县召开的全省大豆机收现场观摩会让到场专家频频点赞。今年9月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的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收现场观摩会又传来好消息,“通过现场数粒数荚,机收含杂率低于2.9%,破碎率低于10.2%,损失率低于4.2%,达到国家机收标准。”标志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迈上新台阶。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方片区“十三五”重点任务负责人周新安在观摩后表示,这是玉米大豆间套作机械化的重大突破,希望企业加快生产应用。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