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机市场有望反弹,购机资金储备新增数十亿元(东北农机手龙游“双抢”)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东北农机市场有望反弹,购机资金储备新增数十亿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东北农机手龙游“双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东北农机市场有望反弹,购机资金储备新增数十亿元 ♂
东北农机市场有望反弹,购机资金储备新增数十亿元东北农机市场需求与玉米价格紧密相关。2017年11月以来,连续两个月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走出谷低,保持持续小步上涨的态势,给农民带来上百亿真金白银的收入增加,农机市场也出现了人流增加、小批量成交的良好现象。
如果在2018年3月前,玉米巿场销售价格一直能保持目前的走势,笔者预计东北农机市场也许会迎来千呼万唤的“小阳春”。
东北农机经销商为了适应市场回暖,推出以旧换新业务
玉米价格上涨拉动东北农机需求
2016年东北四省区玉米播种面积在2.5亿亩以上,除去玉米种植补贴,按照2016年冬季和2017年春季玉米市场收购价格计算,玉米收储价格制度的改变,导致仅2016年一年农民每亩收入减少200~400元,合计减少总收入500亿元以上。
2017年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为2.27亿亩,比2016年减少2758.3万亩,减少10.8%,但是玉米播种面积仍然占全国的41%。东北地区玉米总产量为10095.6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47%。
2017年东北产区玉米平均亩产为445.4公斤,按照前期玉米市场平均销售价格计算,至少每公斤要比2016年高出0.2元以上,以2017年东北产区玉米播种面积22666.3万亩计算,如果在2018年3月前玉米销售价格继续保持在这个水平,预计2017年东北产区农民玉米收入要比2016年增加250亿元以上。按截至12月30日已出卖4000万吨玉米计算,现在农民已经拿到手的收入,就比2016年多近百亿元。
由于玉米价格上涨而给东北农民带来的收入,从典型定点调查看,农民资金支配计划中会有几十亿元投入用于农业生产再生产,包括购买增添或改善农机具。这是东北农机市场具备走出一轮需求行情的重要和关键条件。
当然,目前还存在国储库存依然处于高位,国内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仍相差较大;玉米加工企业利润率仍维持在10%以下水平,政策依赖严重的现象。尽管南方养殖企业向东北转移,但全面达产还需要一定的周期过程,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尚不具备玉米价格长期连续向高提升的条件,但如果维持在目前价格水平,也对东北农机市场的回暖定会起到积极作用。
新需求将聚焦水稻及耕整地机械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向高质量转变的宏观背景下,东北农机市场的此次“小阳春”,绝不是当年旺销火热农机市场的翻版与回归,并不是什么机具都能坚挺地走货。
此次农机市场“小阳春” ,需求主体在改变。新型农民经营服务组织将成为农机市场需求的主要买家。
近日,吉林省公主岭市一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告诉笔者,在2017年流转5000亩地的基础上,2018年他们社将再流转10000亩,主要种植玉米,需要新增加多台农机具,其中玉米免耕播种机要新增加4台以上,仅播种机的资金投入就安排了60多万元。
需求结构在改变。适应绿色生产方式的农业机械、满足种植结构调整的机具、秸秆还田离田农机装备等,是农民选择购买的重点。
东北农机经销商召开水稻插秧机推荐会,农民用户听取机具介绍
水稻机械需求持续火热,插秧机、水稻旱直播机等有望保持比较高的增幅。保护性耕作机具,特别是免耕播种机需求热度会持续。玉米籽粒收获机、无人植保机有望成为增幅最大的销售产品。在秸秆打捆机机具补贴和作业补贴的双拉动下,秸秆还田、离田处理机具,包括秸秆打捆(包)机、搂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有望保持较大增长。
预计2018年深松作业补贴将继续实施,在补贴的政策导向下,旱田翻地犁及其配套的圆盘耙等整地机械将会是增长幅度最大的机具品种。在2017年吉林省等地通过深松机安装深松作业面积监测仪,使作业面积大幅度增加,将促使2018年投资深松机械开展深松作业的农机合作社增多。预计2018年东北地区深松机、深松整地机的增加数量可以达到7000台以上。
此外,支付方式在变,可以提供多种融资方式的制造商、可以帮助购买者获得融资服务的经销商,会是决定用户选择购买哪家产品和在哪家购买的重要因素。
东北农机手龙游“双抢” ♂
东北农机手龙游“双抢”蒙蒙细雨中,吴宝峰从插秧机上下来,手接雨水抹了把脸,“就喜欢这样的天气,凉快,舒服!”他头戴斗笠,身着雨衣雨裤,趿着双拖鞋,要不是带着东北口音,根本看不出和本地农民有什么区别。
吴宝峰是辽宁省新民市的农机操作手,9天前,他和15名同伴一起来到龙游,和当地人一起进行为期一个半月左右的“双抢”。
在红专种粮合作社的仓库里,同样来自东北的李先波正在往收割机的滚筒里注油,“下雨不能收割水稻,就只好先保养机器,收割机每三四天就要保养一次。”本地人余红億一边帮手,一边和李先波交流经验。“我只会开收割机,他们什么农机都能开,还会保养。” 余红億说,东北农机操作手技术全面,是龙游的“紧缺人才”。
“他们肯吃苦,技术精。”董红专是龙游县最大的种粮户,经营面积4610亩,有大小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烘干机等种粮机械38台(套)。同时,他还创建了红专粮食服务有限公司,为县内30多个种粮大户提供机耕机割等服务,涉及早稻收割及晚稻机耕插秧面积共4万余亩。
眼下正是夏收夏种、抢收抢种的关键期。“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为找人头疼,一天500元的工钱,还是招不到农机手。”去年,200多吨早稻没来得及收割就发芽了,董红专因此损失四五十万元,“机器就放在仓库里,没有人去开,我心里那个急呀。”
去年下半年,董红专参加全国种粮大户培训班,在与东北种粮大户的交流中,他灵机一动,想到北“力”南调的主意。原来,在东北地区,七八月份是农闲季节,经验丰富的农机手们都赋闲在家。在董红专的建议下,今年3月,龙游县农业局专门对接辽宁省新民市农业部门,洽谈劳务引进事宜,并迅速达成协议。
县农业局为来龙游的东北农机手们报销来回机票,同时,由种粮大户包吃包住,开出与东北一样的工资——200元一天。
7月12日,第一批东北农机手16人赶到龙游,被董红专等几名种粮大户分别“认领”。这几天,他们已抢收了数千斤早稻。今晚,第二批东北农机手赶到龙游。
东北农民南下种地,“北薯南种”推动南北“聚变” ♂
东北农民南下种地,“北薯南种”推动南北“聚变”湛江遂溪的红土地又将迎来50多名东北农民。他们的老家远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东郊镇。自2015年以来,每年东北进入冬闲之际,便有一批农民南下广东种植马铃薯,至次年4月东北开耕再返乡种地。
变“冬闲”为“冬种”,是望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文想出的点子。这些年来,她带领一批批农民走出黑土地,闯出了一条“北薯南种”的致富路。
“北薯南种”还促进了雷州半岛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实现南北资源优化配置的产业,同时带动两地的乡村振兴事业,无疑是当下粤黑两省对口合作的一个典范。
寻地:变“冬闲”为“冬种” 未开种已获订单
望奎县东郊镇是马铃薯种植专业镇。2012年,李亚文上任东郊镇党委书记,来到广东参加马铃薯种植交流会。参观惠东县马铃薯种植基地,使她对“冬种”有了切实的了解。“冬天能种地可真好!”她感慨不已,“东北地区一年只能种一季作物,老百姓一到冬天就没事干,整天窝在家里喝酒打麻将。”
反季种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刺激”了她——广东冬种马铃薯的收购价达到2400元/吨,比黑龙江高出约一倍。
由此,李亚文萌生了让农民南下种地的想法。2012-2013年,李亚文两度南下广东调研,最终确定雷州半岛最适宜冬种马铃薯。2014年9月,她带领家乡的几个种植户,来到遂溪县草潭镇试种500亩马铃薯。“第一年效果不算好,但摸索出了经验。”了解了红土地与黑土地的特性差异后,种植户结合南北种植经验,采用一年两茬的轮作模式,每年9-10月种一茬马铃薯,次年2月倒茬种青贮玉米。
长期研究订单农业的李亚文丝毫不愁产品销路,遂溪红土地上的马铃薯尚未开种,就已经获得了百事、达利园等薯片加工企业的订单。为保障青贮玉米销路,李亚文还为农民拉来了广东本土企业燕塘牛奶的订单。
种薯:“航母”合作社南下 上千万元农机到位
2015年,“北薯南种”正式启动。黑龙江省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简称“龙薯联社”)以650元/亩的价格,租下了草潭镇钗仔村4800多亩土地,签下10年合同。这一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由望奎县3个乡镇的4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组建而成,在当地承包了3.6万亩土地种植马铃薯,目前有1700多名社员,被誉为合作社中的“航母”。
除了龙薯联社的20多名管理员,当年踏上遂溪红土地的还有东郊镇30多户散户,其中有27户贫困户。李亚文介绍,贫困户每户种植10-20亩地,由合作社先提供土地、种薯、药肥等,待盈利之后再还账。
“播种机一天播种300-400亩地,喷药机5分钟能喷10亩地,收割机10分钟收割10吨玉米,自动行走式喷灌机……”在钗仔村地头,龙薯联社社员闫永福如数家珍般一一介绍。原来,伴随东北农民南下的还有一批“大家伙”。
湛江土地平坦连片,适宜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但草潭镇耕作模式仍较传统,缺乏大型农机具。在望奎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龙薯联社部分大型农机具得以运往南方。2015年,价值上千万元的40台(套)大型农机具南下红土地,引得当地村民像看电影般围观。
增收:马铃薯每亩收入两千 3年带动110户脱贫
今年47岁的闫永富2015年作为散户来到遂溪种地,去年正式加入龙薯联社。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到广东种地,剔除生产成本,马铃薯每亩能挣约2000元,玉米每亩能挣四五百元。“承包100亩地,一季下来能挣20万元,比打工强多了!我们种地机械化程度高,不怎么耗体力,主要是做些管理工作。”每年往返于粤黑两地,闫永富颇为自豪,“感谢李主任给我们找了条出路,不然这辈子都不知道坐飞机是啥滋味。”
由于冬种收益可观,李亚文家乡的农民都争相报名来广东种地。如今,望奎农民在遂溪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3万亩,包括草潭、北坡、杨柑等几个镇的土地。东郊镇农民王国新原本在黑河市打工,每月工资4000元。去年开始他来到遂溪种地,两季下来挣了十七八万元。“合作社在村里租了厂房作宿舍,我爱人也随我过来,给老乡们做饭。现在生活很满足。”
李亚文也满怀成就感:“一年下来,贫困户平均每户能挣约5万元,3年来共有110户贫困户脱贫。合作社的收益也提高了,人均增收1万元。”
“关键是能改变一些农民的懒汉观念。”李亚文说,“过去东北农民过惯了闲日子,‘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惜挣’。来了广东,见识到这边的农民有多勤劳肯干,自然会学习人家的干劲。”
互利: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拓宽本地产品销路
“北薯南种”,不仅盘活了黑土地上的闲置劳动力,还盘活了遂溪县的闲置土地资源。
“以前村里也将土地流转给一些种植户,但规模不超过300亩,租金最高才300元/亩。”草潭镇钗仔村支书曾马胜介绍,“北薯南种”项目为村里带来了整合土地的契机,还大幅拉动了土地租价,“2015年流转出将近5000亩土地,租金一下就翻倍了,涨到650元/亩。”
“北薯南种”,也让遂溪农民真正了解到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并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钗仔村村民陈美玉以前打散工,每月只挣1000多元,她从去年9月开始为龙薯联社照料农地,每月拿3000元工资,还学会了驾驶简单机械。农忙时节,龙薯联社每天要雇用好几百名遂溪本地村民,日工资基本在90元以上。
曾马胜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东北农民的到来,还给村里带来更多商机,带动起周边的超市、农资店、物流等。曾马胜还是遂溪县茅山农民中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合作社由127户农民组成,贫困户占101户,种植红薯、马铃薯、火龙果和瓜类等。借助龙薯联社的渠道优势,遂溪当地农产品的销路也有效拓宽了。
合作:五谷杂粮下江南 四季果蔬闯东北
7月6日,李亚文今年第四趟来到湛江,参加2018东盟农博会。以“北薯南种”为契机,李亚文为家乡农产品开拓了湛江市场。近两年来,绥化市大力推动“五谷杂粮下江南”,通过组织重点农产品产销企业抱团走出去,共推“寒地黑土”品牌,共拓南方消费市场。去年,望奎县农产品成功进入湛江多个超市并设立体验店。在2018东盟农博会上,绥化展区的“寒地黑土”产品深受湛江市民和采购商的欢迎。
“五谷杂粮下江南”的良好势头引起湛江农垦局的高度关注。湛江农垦局副局长黄香武提出,雷州半岛这片“热地红土”同样盛产优质特色产品,应当推动“四季果蔬闯东北”。
对于“北薯南种”项目,湛江农垦局党组书记郝爱剑评价,这一探索在马铃薯被列为第四大主粮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更显其重要意义,马铃薯产业在湛江落地扩张,将促使本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北薯南种”项目或许能超越租地模式,探索更为多元的合作。
后盾:粤黑两省全力支持 共研机制深化合作
去年,黑龙江省与广东省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随之,在望奎县与遂溪县率先展开农业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绥化市与湛江市结成对口合作关系。
“北薯南种”合理调度了南北两地的人力资源、气候资源、市场资源等,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南北“错位”发展,成为粤黑两省对口合作的典范。
对于广东,“北薯南种”为农业发展引进了新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提升了广东“天然温室”的光热价值,让夏薯在冬种中实现“物以稀为贵”;推动了南北农业技术、文化的对接“聚变”,探索了乡村振兴中跨区域合作的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模式。广东省农业厅交流合作部门对此予以充分肯定,表示将努力把“北薯南种”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对于黑龙江,广东为“北薯南种”提供了丰富的土地、气候、劳动力等资源,同时也将市场意识、实干精神输出给黑龙江农民,助力当地精准脱贫。针对“北薯南种”中的机械耕作、组培育种等问题,黑龙江省农开办在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目前,黑龙江省农委也在积极研究合作机制,努力探索两省人民的共同富裕之路。
人物
李亚文:为农民再跑十年
7月20日,李亚文来到雷州市火炬农场考察土地。蹲在地头提取泥土样本的她,就如一位平凡朴实的农民。这位历任东郊镇党委书记、望奎县农业局局长,现任望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女干部,也自称“农民”,“就爱与老百姓打交道”。正是为了给老百姓谋出路,她想出了“北薯南种”的点子,带领家乡农民南下广东种地,变“冬闲”为“冬种”。
2012年,在广东参加了马铃薯种植交流会后,李亚文萌生了让农民冬天南下种地的想法。于是,她赴福建学习冬种经验,又折回广东寻找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土地。她从广州一路往南,走到江门开平,托人辗转打听,终于找到一块不错的稻田地,但同时了解到当地冬天有霜冻天气,会影响马铃薯的生产。折腾了一个月,她疲惫不堪,无功而返。
李亚文不死心。2013年春节后,她带领一名年轻干部,再度南下广东找地。两人仅凭一张地图,历时一个多月,从江门出发,经过阳江、茂名,一路走到湛江。人生地不熟,他们靠出租车司机带路找住宿,不顾条件好坏;饭菜不合口味,天气阴晴不定,各种蚊虫叮咬,都只能慢慢适应。一次,他们在去一处农场途中遭遇大风雨,三轮车被掀翻,人摔到了泥地里,李亚文忍不住哭了一场。但擦干眼泪后,她更不甘心就此放弃。
在遂溪,一位镇干部被李亚文的想法与闯劲打动了,向她介绍了雷州半岛的土地情况。随后,李亚文继续往雷州、徐闻调研,相中了土地,却找不到认识的人来牵线。尽管仍未租到土地,李亚文心里有数了:综合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雷州半岛最适宜冬种马铃薯。
2014年春节后,李亚文第三次南下,直奔遂溪。在上述镇干部的协助下,她的租地计划终于有了眉目。当年9月,她带领家乡几个种植户到遂溪草潭镇试种500亩马铃薯。
经过一年的摸索,“北薯南种”于2015年正式启动,望奎县龙薯联社租下草潭镇钗仔村4800多亩土地。李亚文随即在镇里召开会议,让村干部发动农民南下种地。3年来,南下种地的110户贫困户均成功脱贫,合作社的收益也显著提高。要来广东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为了继续给农民找土地,李亚文频频南下广东,每年至少在湛江待3个月。
常年在外地给农民找地、拉订单、推广家乡产品,乡亲们戏称李亚文为“域外经济负责人”。草潭镇钗仔村支书曾马胜也十分乐于与她合作。在他眼里,李亚文是一位勤劳能干、平易近人的好大姐,更是一心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好干部。
7月6日抵达湛江后,李亚文忙碌了半个多月,24日又飞往兰州对接企业,为今年冬季的马铃薯签下了又一个订单。这位年过五旬的女干部说:“希望还能为农民再跑个10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