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县东贾村依靠合作社从落后村变为示范村(山西阳泉引进移栽机,助力红薯产业发展)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山西长治县东贾村依靠合作社从落后村变为示范村(山西阳泉引进移栽机,助力红薯产业发展),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山西长治县东贾村依靠合作社从落后村变为示范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山西阳泉引进移栽机,助力红薯产业发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山西长治县东贾村依靠合作社从落后村变为示范村

2、山西阳泉引进移栽机,助力红薯产业发展

3、山西顺利完成玉米籽粒低破碎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

山西长治县东贾村依靠合作社从落后村变为示范村

山西长治县东贾村依靠合作社从落后村变为示范村

资料图

东贾村,是一个有500多户、2200余人的纯农业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工厂。过去曾是个村容脏乱、经济落后的村庄。短短几年,这里发生了深刻变化:村民人均收入由不到4000元增至1.5万元,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东贾村从落后村变为示范村,“差等生”变“优等生”。变化从何而来?

改变单打独斗,产业覆盖全村,户户有大棚

“以前以种玉米为主,一亩地一年也就几百元收入。”村民张敏回忆说,“几年前村里成立合作社,我租种蔬菜大棚,一年下来就挣了3万多元。”

租合作社大棚,还得从2008年说起。当时的东贾村,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民收入低。岁末村级换届,村民一致选本村出去的“成功人士”陈雪亮回来当村主任,想让他带动大家致富。

“乡亲们期望高,我压力也非常大。”陈雪亮说,村里没啥资源,就有点地,干啥才能挣钱?

陈雪亮看到东贾村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临近农产品物流园,可直面全国市场;土地品质好,适合种蔬菜,发展规模产业。“刚提出这个想法,很多人不支持,缺资金、怕市场风险。”

自己带头干,示范给他们看。单打独斗,没规模不行。陈雪亮注册成立红都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合作社以一亩每年600元的“高价”流转村里的闲散土地,建起10座反季节蔬菜大棚,再以每年7000元的承包费租给村里人种菜。

一年下来,承包人尝到甜头,收益翻了番,示范效应明显。村民们积极参与,合作社迅速壮大。

目前,红都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1500亩,建造冬暖式蔬菜大棚500座,东贾村400多户农民成为社员,基本实现户户有大棚,还吸引了周边村庄200多户农民参与进来。

“生产在户,服务在社”,统分结合解难题

“精耕细作是农民的长项,技术、经营却是农民的短板。合作社应该发挥农民的长处,补农民的短板。”陈雪亮说。

基于此,红都专业合作社采取了统分结合的运行机制:由农户承包管理大棚,作为生产主体;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供种苗、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实现多赢。

“种了多少年地,应该不会有啥差头。”村民崔来英说,“可市场把握不好,今年贵了,明年贱了,有合作社牵头,农民才种着放心。”

为推广新技术,在合作社的农资服务站门上贴着通知:参加培训的种植户可享受半价优惠。

同时,合作社面向市场建立营销网络,组建销售队伍。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途径,开拓蔬菜市场。“根据各类蔬菜种子的销售情况,可以初步判断今年的市场情况。并把信息及时传递给社员,供他们参考。”这是陈雪亮预判市场的小绝活。

合作社还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推行标准化种植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开展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流通成本。这些统一的农业增值服务,降低了农户市场风险,实现合作社成员收益的稳定提升。

用农民的话说,就是“生产在户,服务在社”,生产主体是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由合作社提供,形成农民与合作社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谈及这几年东贾村的变化,村民们都说:“富了、净了、静了。”如今的东贾村,村里道路、环境有了大变化,这些都离不开合作社的带动。

山西阳泉引进移栽机,助力红薯产业发展

山西阳泉引进移栽机,助力红薯产业发展


最新引进的红薯秧苗移栽机,可一次性完成施肥、打孔、注水、移栽等作业,既省工又省时。

近日,平定县农机中心在张庄镇西城村农机示范基地,组织举办了平定县红薯(秧苗)机械化移栽技术培训会、丘陵山区机械化播种现场培训会、有机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演示培训会等。

当天,市县农委、农机中心相关负责人及推广站技术人员齐聚田间地头,为各乡镇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大户介绍了多种农机具的性能、使用方法等,并对农机农艺融合相关技术进行了推广。尤其是我市首次引进的红薯移栽机,受到了农机人员与种植户的关注。

打造红薯特色示范区,提供装备支撑势在必行

近年来,红薯种植作为平定县的传统产业,在“半沟红薯”品牌效应的带动下,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因传统种植费工费力,收获时劳动强度较大,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比较缺乏等原因,使红薯产业一直形不成较大的规模。

去年,平定县巨城镇半沟村因红薯产业发展较好,成立了丰兴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服务打造特色红薯产业,被省农业厅设立为“有机旱作农业(红薯)特色封闭示范区”。

为了建好这个示范区,使之成为带动全县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一项主要产业,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今年春季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研讨座谈。

平定县农机中心作为农业机械的管理、推广部门,将为红薯产业提供先进适宜农户作业的农机具作为2018年的主要任务。

为此,县农机中心通过向省农机推广总站的专家请教,到红薯产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晋中市太谷县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参观学习,向众多省内外的制造红薯生产作业机具的厂家咨询、了解,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厂家实地考察、交流,最终确定引进较适宜平定县生产条件的小型起垄机和秧苗移栽机。

红薯移栽机亮相地头,众人“评头论足”求实效

为解决平定县红薯种植环节的机械化问题,4月27日,平定县首次引进了山东青州市军岩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起垄机和红薯秧苗移栽机(单行),并在西城村种植基地进行了现场演示。红薯秧苗移栽机在起垄机完成起垄的前提下,可一次性完成施肥、打孔、注水、移栽等作业。除了可移栽红薯外,还可用于蔬菜、中药材等秧苗的种植,既省工又省时。

新引进的红薯移栽机,前面带有注水、施肥设施,中间有八个插秧苗的孔,后面完成打孔、插秧等作业。作业时,需要一人驾驶农机、一人依次摆放秧苗,配合进行秧苗的移栽。农机人员和农户对红薯移栽机感到新奇的同时,挑剔着各种不足。农户人工种植红薯秧苗时讲究有弯度,他们对机械播种的秧苗是否整齐、根部弯度是否适度、注水是否适量、行距的宽窄等问题比较关注。

当天,市农机中心农机管理科负责人杨存栋,专门带领郊区荫营镇下白泉村的村干部及农户,观摩红薯移栽机的作业效果。杨存栋介绍说,今年郊区作为省级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下白泉村作为示范创建村,将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计划牵头种植200亩红薯,引进相关机械设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平定县石门口乡前徐峪沟新兴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程中山也认真观察了红薯移栽机的作业情况。他说,近几年,随着合作社红薯粉条加工量的提高,合作社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0亩,对红薯移栽机的引进很期待,希望秧苗插入时像人工作业一样根部有弯度。

平定县冶西镇种植户张华兵也特意赶来参加红薯(秧苗)机械化移栽技术培训会。“农业机械化是一种发展趋势。现在农忙的时候,雇用人员比较困难,费用也越来越大。”张华兵说,“家里种着5亩红薯,从种植到收获全部依靠人工。特别是移栽时,起垄、浇水、刨坑、播苗等,三四个人一天才能种一亩。如果有较为实用的农机,肯定节约人工、节省时间。今天的机器是一次种一行,若能够同时种两行就更好了。”

由于地方农艺要求和传统种植习惯的不同,在试验过程中,单垄双行种植和双垄双行种植中,行距较大。就此,平定县农机中心技术人员及时与厂家进行沟通,以便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逐步改进,适应平定县红薯种植农艺要求,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平定县农机中心副局长耿建国介绍说,红薯移栽工序较多。通过引进机械,目的就是一次性完成多道工序,解决移栽困难,增加农户的种植信心。由于每台红薯移栽机价格约两万元,目前对于种植户来说价格偏高,县农机中心负责引进农机,农户可先租赁或租用,进一步推广机械化作业。

推广普及农机作业,提升有机旱作生产机械化水平

当天,在有机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演示培训会中,县农机技术人员向农户就有机旱作农业农机化技术进行了简要讲解,现场除了红薯起垄机、红薯移栽机外,还介绍了全县比较成熟的多种型号的玉米精量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机、深松旋耕机等功能特点,并进行了现场演示和实地操作培训。

有机旱作是山西省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有机旱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就是以机械化为载体,完成平田整地、秸秆处理、耕翻、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任务,是解决有机旱作农业规模小、效益差等问题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加快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对于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快有机旱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对我市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农机化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市农机推广站站长张志国介绍说,目前,全市农机部门必须着眼更宽领域、更高质量的发展,着力补齐农机化发展中的短板,加快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今后,各县区要将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作为推进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性大事,并发动农民群众主动实施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

山西顺利完成玉米籽粒低破碎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

山西顺利完成玉米籽粒低破碎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

金秋十月,五谷飘香,在这收获的时节,为强化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引领性作用,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10月15日-10月18日,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安排组织山西省农机推广总站、怀仁市农机发展中心技术人员齐心协力,在怀仁市潘杨和农牧合作社顺利完成了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之一的玉米籽粒低破碎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验证工作。

试验过程严格按照部总站制定的《玉米籽粒低破碎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方案》展开,主要对玉米籽粒收获机的作业质量、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指标进行试验验证。划定试验区面积约530亩,采用两种种植模式,一种是宽行80cm、窄行40cm,另一种是宽行60cm、窄行40cm;试验机具选用了新疆牧神4YZT-5型玉米籽粒收获机,为纵轴流结构;种植的玉米品种为德单1104,该品种具有成熟期早、脱水快的特点。试验当天天气晴朗,含水率在30%左右,基本满足试验要求。

新疆牧神4YZT-5型玉米籽粒收获机开展收获作业

新疆牧神4YZT-5型玉米籽粒收获机开展收获作业

10月16日,技术人员按照方案要求,在选取样点内对行距、株距、株数和穗数进行测定记录,对收获机作业油耗、作业时间、作业面积等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完成了各样点内落地籽粒的收集和收获籽粒的取样。17日上午,对选取样本的籽粒含水率进行检测,对杂质和破碎籽粒进行分拣,完成了混合籽粒质量、破碎籽粒质量、杂质质量的称量,为后续破碎率、含杂率的计算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技术人员在样点内进行株距、行距、株数和穗数的测量记录

技术人员进行作业油耗测定

技术人员捡拾落地籽粒开展损失率测定

通过测试、称量、分拣分析,此次试验的含杂率在2%左右,损失率不到1%,均符合国标要求,破碎率在国标要求的临界点之间。经初步分析,造成破碎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2点:一是因早霜冻害造成的玉米植株死亡,果穗栽头;二是含水率较高超过30%。下一步,我站技术人员将对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数据整理和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更加严谨准确评价试验机具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技术人员对混合籽粒样品进行称量

技术人员从混合籽粒中筛选破碎籽粒和杂质

技术人员称量破碎籽粒和杂质质量

山西省作为黄淮海玉米产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开展玉米籽粒收获提供了优质条件。此次试验考核,不仅仅是对玉米籽粒低破碎收获机械化技术的一次试验验证,更是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玉米籽粒机收的推进开辟了一条通道,指引了发展方向。

总站将以此次试验为契机,进一步联合地方农机推广站加快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推广,实现玉米籽粒收获的低破碎、低损失、低成本、高品质“三低一高”的目的,探索总结形成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收获+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水平发展。


标签:农机   合作社   移栽   种植   机械化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