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企业如何抵挡市场寒冬?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机企业如何调整失速起跑节奏?)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机企业如何抵挡市场寒冬?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机企业如何调整失速起跑节奏?),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机企业如何抵挡市场寒冬?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机企业如何调整失速起跑节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机企业如何抵挡市场寒冬?打铁还需自身硬!

2、农机企业如何调整失速起跑节奏?

3、农机企业应对2018年市场的4大策略

4、农机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农机企业如何抵挡市场寒冬?打铁还需自身硬!

农机企业如何抵挡市场寒冬?打铁还需自身硬!

走过黄金10年的农机行业,近年来不论是发展规模、需求总量还是经营效益、用户收益,均处于下行趋势,着实让各个农机企业忧心忡忡,感受到了“冬天漫长的冷”。

农机企业如何才能崛起?笔者认为,企业还是要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

大发展后的“冰河期”

持续16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助力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同时也使上千家农机企业繁荣发展。

但是自2015年以来,行业发展增速下降,2019年甚至进入了负增长通道,用户购机积极性明显减弱,农机企业大面积亏损。诸多农机企业不禁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

对于刚刚跨过农机化初级阶段、正进入农机化中高级阶段的中国农机行业来说,如何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是农机行业面临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实现过程中,需要的是大量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农机装备产品来支撑。

“农“字当头做文章

对于农机企业来说,更应该在“农”字上下功夫。密切关注农田、农技、农艺、农民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要求,持续提升拖拉机、收获机、农机具等传统农机装备与农艺融合发展的研究能力。

抓住农民购机心理和实际需求,抓住购机对象和农田农艺方式的变化,持续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性价比突出、综合优势明显的特色农机装备,做好农机装备“大文章”。

当企业在行业不景气想要转行的时候,企业家需要扪心自问:目前的企业在国内农机行业内、市场上、用户心目中 “有型”吗?到其他行业或市场就能“华丽转身”吗?

与其进入不熟悉的领域,不如在熟悉的行业内,从产品研发、生产采购、经营管理、市场定位、产品品质、营销模式、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升经营能力,打造竞争优势,厚植长期发展实力。

树立“大农业”观念

转变传统农机装备发展思路与方向,拓宽粮食作物机械化需求视野,加快农机装备产品的结构性、适应性、功能性、竞争性、区域性调整,不断升级和扩大企业现有优势,以差异化营销策略抢占份额、提升销量。

针对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细分出能够发挥企业现有资源优势的特定目标市场,重点在某一领域或区域打造出特色农机装备产品,创造出企业新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形成“长尾市场”效应。

企业也可以积极探索农业作业新需求为目标的产品创新方向,从解放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产品生产商,转向农田生产作业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不断变化的激烈竞争做到不乱阵脚、持续健康发展。

精准研究用户

市场是有限的,需求是无限的。农机行业总体需求下滑,并不能完全归根于购机用户需求下滑。对于农机市场来说,企业是供应方,用户是需求方,两者之间的联系就是供应方提供农机装备产品,满足需求方进行农田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就需要农机企业扎根到农田里研究购机用户的真实需求——购买目的、作业环境、个体还是集体、价格、功率、外观等,做到心中有数。不管是北方旱田,南方水田,还是低缓丘陵山区,都能够准确进行产品研发,不断提供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装备。

然后企业再通过产品、价格、渠道、宣传等方面的精准营销,以供给侧高质量适应引导需求创新,自身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遵循技术发展方向

企业应切实把创新理念贯彻到经营管理各领域,坚持市场导向、竞争导向、技术导向的研发理念,集中更多资源和精力,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卫星定位、5G等信息技术,工程塑料、环境友好型涂料、特种橡胶、新能源等新材料,全面对农机装备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农业生产方式、信息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产品精确作业的充分融合,不断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在未来业务发展和细分产品研发方面,尤其是拖拉机、收获机的大功率、高科技、智能化以及适应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特色经济作物的专业化小型化产品方面,积极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现“弯道超车”抢占市场机遇。

结束语

对于国内农机企业来说,在行业处于转型升级中,企业自身是螺旋式上升还是震荡式下降,是“独领风骚”还是夹缝中求生存,就看企业能不能沉下心来,真正从产品、用户、市场的角度夯实基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能力和自信,跑赢对手、引领行业。

农机企业如何调整失速起跑节奏?

农机企业如何调整失速起跑节奏?

不管人们所处的境况如何变化,时间却从来不会停止匆匆前行的脚步,临近3月,一年之中的“春耕”大忙陆续拉开了帷幕,这是关系到全年粮食安全的关键时节,农时不等人,“三农”人应时而动,重装“披挂上阵”。

一直以来,每年春节一过,就是农机企业的传统旺季,尽管近几年整体市场形势出现大幅回落,但是3、4、5三个月的市场向上的表现还是相对明显。以往,春节初七八,与农机相关的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开门生产,赶时间备货,而今年则出现了特殊情况,疫情突发打乱了所有环节的运行节奏,起跑严重滞后,如此背景下,如何调整节奏才能跑得更快一些呢?

第一,安全,安全,安全永远第一。

这一点不用赘述,不管任何时候,安全都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安全就没有生存和发展可言。在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所有的企业都必须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双管齐下,要按照政府要求,做好员工健康情况统计、体温检测、消毒、防护以及食堂聚集餐饮方式优化等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不出现任何人为意外。在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中,不仅要注意人身作业安全、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以及作业危害防护,还要随时检查电路、易燃易爆物品管理、机械检修、运输工具保养、特种装备检验等等,要尽最大能力杜绝和减少所有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讲,这就是最有保障的利润和效益。

现实中,个别或者说为数不少的企业对安全工作往往说得多,检查得少;迎合主管部门要求规定制定得多,坚持下来得少;员工在工作中常规安全制度细节上执行得潦草,麻痹大意见得多……安全管理在于激发每名员工的自觉动能,所有企业必须充分发动,人人重防疫,人人重安全,这就是农机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快速起跑的最起码的要求,看似平常,实不简单。

第二,产能,最大限度提升。

1月23日以来,疫情爆发后中国经济一度处于停摆状态,2月中下旬,在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企业才陆续相继开工,此时,春节前制定规划和预想都被打乱,一开张,大家就共同面对着资源抢夺激烈、企业运营链条不畅、货源短缺、物流不及时等普遍性难题,尤其是实体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难度更超出其他。想生存与发展,怨天尤人没有任何用处,必须想尽千方百计把停摆的一个月夺回来。

农机行业面临的境况有自己的特点,“春耕”作业临近,农机需求不等人。农机制造企业恢复生产后,要快速盘存现有库存和资源,对原材料采购,采取线下、线上多种方式同时进行,有能力的企业要考虑拓展全球采购,积极寻找有库存当量和能够快速组织生产的企业资源;对于部件配套体系,在盘活库存的同时,要与配套企业密切协同,实现资源共享拉动产能,对于无法通过配套体系完成部件,必要时整机企业应当快速考虑实现自制。同时,要对产业队伍岗位设置和人员进行即时调整,围绕着产品产出,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攻坚,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供应。农机流通企业,则要全面做好与制造企业、与用户的双向对接,尤其要快速启动用户培训与作业前设备检修工作,要协同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企业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盘活“二手机”交易、共享农机租赁等业务,共建生态圈,打出“组合拳”,服务农民的同时,实现企业效能、效益最大化。

第三,货源,进行快速有效调剂。

满足用户需求,永远都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不管何时,农机企业始终要围绕着用户对产品、服务以及各种农业机械化解决方案需求开展经营活动。在农机产业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得到了极大程度地应用和转化,同时,传统常规性大众农机产品成熟度不断升级,全国机械化普及程度逐年提高。产品,一直都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载体。

农机企业复产后,产能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内、外部所有环节共同协同才能够达成的,春季货源供应不足或是大概率的事情。因此,所有企业都要提前统计评估库存货源以及后续可以实现制造产品的数量,通过销售网络、业务代表等多种途径了解各区域作业时间、用户需求意向购买情况,对整机和配件进行统筹分配和有效调剂,确保用户需求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即将开始的“春耕”服务一战,是对企业快速反应和统筹布局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企业管理能力培育和提升的一次机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生产与服务”同步进行,不可荒废其一,全力保障“春耕”取得圆满胜利,这是农机企业的业务所需,也是使命使然。

第四,活着,就得关注现金流。

现金是企业的最硬核的资产,由现金进出所形成的现金流常被比作企业的“血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金流就已经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企业对现金流的关注起于美国Grant集团的破产,一个连年盈利的企业因为现金流的断裂而倒闭,令全球企业经营者深刻认识到现金流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针对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人们会联系到2003年“非典SARS”疫情,虽然时下我国的经济总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整个经济系统对抗风险以及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远胜于以往,但是,对于经济运行的冲击也非同小可,企业生存再次面临着空间严峻的考验。

农机企业都关注现金流,首先,要从不盲目赊销开始,在现款政策优先的前提下,积极协同相关金融机构,放大融资租赁、按揭贷款等金融手段的营销范围;其次,要用足政策,借助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给予的政策支持,放大经营效果;再次,要持续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同时,在企业内部管理上重视开源节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财务预算,实现费用支出合理化。相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策略,保持合理的现金流是其中异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不管采取何种手段,诚信第一,决不能靠“赖账”去保证自己的利益,这是企业经营最起码的准则。

第五,团队,持续进步的基石。

复工以来,工人返城时间不统一,对生产组织产生了非常大的不利影响,不少企业“用工荒”问题明显,我们必须再一次审视人对于企业经营的不可替代作用,没有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成,任何设想不可能实现,无论何时,都是!

在农机产业领域,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老板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几百万买设备毫不犹豫,而在人才引进、学习培训、薪酬股份重奖上却舍不得投入,他们没有弄清楚一个道理,设备再先进、机器人再智能,终究不会替代人。所以,任何企业都必须注重团队培养,不管是技术队伍、产业队伍、营销服务队伍、管控队伍还是其他专业团队,都需要培养、培育和引进,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招人、用人、留人以及薪酬福利体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这些所有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切莫出现日常不注重人才管理,而关键时刻“无人可用”的窘迫局面。

农机企业应对2018年市场的4大策略

农机企业应对2018年市场的4大策略

 资料图

市场竞争就好比下棋,这其中有一种“棋局”无法破,那就是“规律”!农机企业亦是如此,把握好行业发展规律至关重要,顺势而为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换种说法,农机企业发展方向对了,发展策略到位了,市场再难、目标再远也不怕。

不管以前的市场运行如何不如人意,都已经成为过往,今后的竞争仍然充满着太多的未知和变化。直面2018年的农机市场,利好因素大于利空因素,整体发展向好,与此同时,行业升级调整、运行放缓、竞争本质回归的规律必将持续。

1  经营思维:放大核心优势,抓大不放小

应对2018年持续升级调整的农机市场,每个企业都要客观分析市场和用户需求,确立自身核心优势,秉承“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倾力培育。

所谓“抓大”是指找准赖以生存的核心优势点,并打造成其他企业不可模仿的“不同”;“不放小”是指要关注企业经营中的细节,比如业务对接的姿态语气、服务动作标准化、与合作伙伴的履约诚信等,小细节往往决定大成败。

放大核心优势,农机企业要特别关注以下4个优势因素的培养和提升。

一是培育产品优势壁垒。

毋庸赘言,当下农机市场的竞争已经成为最大意义上的产品竞争,产品不行,其他经营活动就无从谈起。培育产品优势壁垒,不是单纯地一味发掘竞争“蓝海”,追求独一无二,而是更多地以精益求精的姿态去倾心经营,既要保证产品可靠性、耐用性、性价比,又要考虑产品区域适用性,打造“与众不同”。

比如,大家都说玉米机市场下滑,生意不好做,但是有几家玉米机制造企业聚焦丘陵、山地机型,生意风生水起;再如常见的微耕机产品,太多的制造企业吆喝不挣钱、不好卖,而重庆的一家企业依托卓越的产品品质,海外、国内市场并举,2017年整体销售收入增长不少,并针对2018年制定了更高的业务目标。

二是建立核心技术工艺优势。

以前市场好,几乎所有的农机一线品牌制造企业所在地都衍生了许多“跟随者”。这些“跟随者”以小、微民营企业居多,其完全借助一线品牌制造企业的技术图纸、采购渠道、结构设计,甚至于靠挖员工墙角起家。

由于其处于模仿、跟随状态,成本投入相对一线品牌低,所以低价格冲击市场。这类企业极易出现管理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不稳定、服务不及时等诟病,工艺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时至今日,农机市场发展趋缓,产品升级是完成行业提升的基础,应对2018年的市场竞争,农机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工艺投入,特别是工艺规范化方面研究提升,形成具有不可模仿的自身核心优势,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是打造产品设计优势。

工业设计作为机械行业升级必不缺少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国内农机制造领域取得了较大提升,尤其是在外观设计环节,不管是大中拖、联合收获机械还是农机具,国产品牌在整机造型、颜色搭配、漆面喷涂等方面实现了改头换面。单纯就外观而言,与欧美国际一线品牌产品相比毫不逊色。

但是,与国内农机制造所表现的高端化、大型化、智能化不足的行业短板特征相吻合,国内工业设计在整机结构设计、性能设计、材料设计等环节差距非常大。工业设计是一个集成的系统工程,唯有各环节同步提升,才能确保产品性能适用的可持续性和领先性。

比如大马力拖拉机的动力换挡技术设计,水稻半喂入收割机产品的液压无极变速技术设计、D型打结器材料加工工艺和结构设计、大型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的可靠性设计等等,都有待于实现更大突破。

工业设计是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的,两大领域必须有机结合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比如部件设计,必须通过技术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与主机的严密匹配;再如原材料加工工艺设计,必须达到整机作业强度、负荷标准才适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设计和技术工艺创新相辅相成,在促进农机产业升级中皆不可或缺。此类种种,都是农机企业2018年在工业设计环节应该努力的方向。

四是形成客户资源优势。

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市场变化愈加瞬息万变,而决定市场发展动向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地聚焦在“用户需求”变化上。

市场变了,竞争格局也变了,各行各业的产业链流向正在逆袭打通,以前是先生产再消费,基本模式为: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现在以及不久将来必是先消费再生产,即:消费者→设计者→生产者,消费者开始决定生产者,并且开始参与生产制造环节,客户需求将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

同样道理,农机制造企业不能一味地只关注别人销量多少、营销手段如何、产品怎样不如自己,而是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场变化上,高度关注和分析用户的需求变化动态,通过提升制造能力和产品品质,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不同时期的多样化需求。

外观时尚、驾乘舒适、操作智能、性能优越、可靠实用……农机需求正伴随着用户群体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价格的竞争、不再是渠道的竞争,而是终端消费者的竞争,农机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客户资源,实施多层级、分维度客户维护,增加客户向心力、倾向性,多方位实施产品促销和个性化推介,牢牢抓住用户,实实在在做产品、踏踏实实做市场、诚诚恳恳服务用户,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2  业务策略:培育目标市场,口碑见品牌

2018年,国内农机市场依然处于深度调整和再平衡的发展期,市场竞争细分程度越来越高,不管企业规模大小,也不管你是全程机械化成套解决方案,还是聚焦专业农机领域,漫天撒网、全面铺开的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合,找准目标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变得无比重要。

在业务策略上,要紧盯目标市场,培育优势客户资源,必须做好以下3点。

一是,更接地气,产品适应性更强。

做产品,必须以务实的心态去面对。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只有你的产品适合用户作业需求,适合不同区域的农艺,才能够有市场需求。

在市场终端走访中,我们总会听到用户抱怨,大多数农机制造企业产品改进速度慢、适应性差、配件不及时……究其原因,除去企业调研需要特定的周期之外,还有就是企业设计、技术、制造等部门存在与营销脱节现象,“不接地气”是比较形象的阐述。

2018年农机行业升级转型进入关键阶段,农机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依然严峻,不管是企业经营的哪个环节,都必须更加贴近用户需求、贴近市场,通过系统分析和模块化制造,不间断地促进产品改进升级,提升产品适应性,唯有这种方法,才有可能制造出用户心仪和高度认可的产品。

二是,服务更到位,手段更贴心。

在农机行业,做好服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一,不管是实体销售还是网络销售,不管是靠近城市的市郊还是偏远山区,不管是针对老用户还是新用户,做好“三包服务”对于任何一个农机品牌都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不妨留意一下,但凡在服务环节不到位的农机企业,其销售业绩、成长性、认可度都不是特别突出,除非你的产品可靠性就是高、永远不坏,用不着服务,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

有些企业认为服务付出是巨大的成本,能省则省、用户服务需求能拖则拖;而有的企业把服务作为业务来做,在合理的资源预算框架内,竭尽全力把每个细节做到位,显而易见,两种模式产生的效应是截然不同的。

农机企业必须从更有效、更及时、更周到的角度出发,做好服务工作,比如用户使用培训、作业前设备保养调试、易损件提前储备、作业周期结束后的集中养护等等,服务永无止境,只要到位了,才能赢得用户认可,转化成为对产品销售的有效促进力。

三是,精耕终端,用户忠诚度更高。

与其他行业不同,农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不仅仅依靠品牌效应、推广宣传和价格让利,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口碑相传。据统计,新用户购买农机产品,超过80%的用户都会向相识的老用户进行咨询,而老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品牌推荐,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在市场上常常会看到或听说到某一企业品牌集中销售的“XX农机产品品牌村”、“XX农机产品品牌乡”等。

因此,农机企业要在保证产品质量过硬的基础上,必须全方位提高服务能力,定期走访用户了解用户产品体验,认真听取并选择性转化用户的改进建议,用对待亲人和伙伴的姿态对待用户,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联系注入亲情成分,产品好、服务好、接地气,这样企业的忠诚用户会越来越多,对于新用户的影响也必将更加广泛,销量提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3  基础管理:聚焦规范运转,高效流程化

纵观国内农机企业,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代表的二三线品牌,超过70%是从地摊式家庭作坊起家的,对于企业管理经验认知有限,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提升,基础管理不足的软肋暴露无遗。比如,现金流控制、应收账款控制、成本控制等等,都需要在基础管理的不断夯实中管控到位。

管理是一门大学问,虽然一部分具体手段和方法具有其一定范围的可复制性,但是,每个企业因其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很多环节需要针对性区别对待。整体看来,规范、高效、流程化是每个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3大通用要素。

一是,规范。规范是每个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做好规范管理,首先,要遵守国家、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政策法规,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决不能跳出法律的框架,比如补贴政策的红线,切不可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要完善企业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制度规定,这项工作要循序渐进,既不能一步到位太激进,也不能朝令夕改无连续性,确保让每个员工工作行为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要建立企业管理核心关注点,比如现金流控制、杜绝盲目赊销、杜绝不正之风等。

再次,关注细节,搭建完善的保险、福利、员工关怀等文化管理体系,展现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

二是,高效。这里所说的高效,是特指业务过程的执行力、各价值链互动及时性、工作结果有效性而言的。

高执行力来源于员工的责任心,来源于企业管理指令和过程路径的明确性,来源于过程督促和协助,缺一不可。

提高各价值链之间的协同与互动,是在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能职责的基础上达成的,通过会议调度、项目推动、过程督办、效果评估验收等达成统一步调。要打破部门墙壁垒,分工协作,尤其针对营销、服务及用户提出的问题建议等,前后台要步调一致,及时响应,快速形成闭环。

提高工作效果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力争使工作效果验收量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形成预案机制,按既定流程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切不可“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做工作中最忌瞎忙,最忌丢三落四。

三是,流程化。实现管理流程化,是与制度化相辅相成的,也是企业管理中难度较大、动态变数较多的一个管理要素。

农机企业建立流程化管理,最忌讳一蹴而就,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成熟一个固化一个。要在积极借鉴成熟企业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使用性改良。

流程好不好,检验标准有两条,第一是看是否各节点密切相连、运行顺畅、节点受控;第二是看是否快捷高效,不繁琐、不重复、不累赘。企业形成流程化管理,就可以有效进行人员、工作岗位、项目操作的有效复制,整体效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升级。

四、团队致胜:打造骨干力量,文化聚人心

有语讲“得人则兴,失人则毁”,不管何时,人才对于企业经营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积极引进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2018年农机市场的竞争,将是农机企业综合实力的全面竞争,有人才、有团队,才能够有后续的一切。

农机企业增效,不管是减员还是扩招,都是为了打造高效、有战斗力、有执行力的团队,一般说来,需要关注以下4点。

一是完善企业核心员工队伍。任何一个农机企业,都必须全面衡量和分析员工队伍结构,一定要保留和打造完善的核心员工队伍,这个核心既针对员工忠诚度、技能水平,又针对企业运营各环节多岗位而言,形成了自身的核心员工队伍,在此基础上配备相应的人员,很容易形成企业所需的各项能力。

二是保证员工收入和利益。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也不管什么样的员工,大家走在一起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离开生存谈理想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经营必须要讲诚信,对员工、对客户要内外一致,不管市场环境怎么恶劣,企业承诺给员工的收入必须按时兑现,这才是留住人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最优秀的管理文化之一。

三是聚焦企业特色文化理念。管理学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一把手文化,是一把手理念的升华,此话非虚。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自身的文化理念,这种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是员工凝聚力打造的有力武器,所有企业都应该把属于自己的优秀的独具特色文化理念持续传递给员工,以企业老板为核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竞争考验。

四是积极引进企业所需专业人才。应对市场竞争,有些企业必须做减法,而有些企业必需结合实际加、减同步,比如专业人才的引进,对于处在转型升级风口的中小农机企业尤为重要,通过新鲜血液进入、先进理念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弹簧被压的越深,起跳的就会越高。农机市场调整放缓,正好是企业系统思考、不断完善、厚积薄发的大好时机,应对2018年新的挑战,相信国内农机企业会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中进步,在颠覆和重组中开创新的发展格局!

农机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农机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资料图

农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就是人力资源,盘活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就是激励机制。农机企业源于人力资源的制约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更应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探索激励机制建立的有效方法与手段,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为农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提供强力支撑。

优秀农机企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能否建立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传统农机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外流现象,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激励机制的内涵与作用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在农机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创造满足企业人员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企业人员的各种潜能及努力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根据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农机企业如果能够满足员工的物质、荣誉、情感等需求,就可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如果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会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他们就会通过某种行动来获得这种欲望的满足。

因此,激励机制的实质就是满足员工需求的过程。在农机企业里,不同员工有不同的需求,同一员工需求在不同时期也有所不同,这就决定激励并不是一时的奖励,而是应该以机制的形式确立下来,保持激励过程的持续不断、循环往复。

农机企业建立激励机制,还能够起到吸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潜能、留住优秀人才、营造竞争环境的作用。

在许多跨国农机企业中,往往通过各种有效的人事制度、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招徕和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在对农机企业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员工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可以发挥80%-90%。两者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效果。

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

传统农机企业更应该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打破企业内部“一池温水”的局面,营造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

选择有效的激励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农机企业都引入了激励机制。但是,如何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同的企业要选择不同的激励方法。

笔者认为,农机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必要的工具、完整的工作信息以及公司各相关部门的协调等是基本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员工的技能特点、性格特点要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工作内容要丰富、具有一定挑战性。如果适当调整员工工作内容,实施工作轮换,就会再次提起工人对工作的兴趣。对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企业应鼓励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挑战性,可以有效地激励他们。

没有员工会满意没有前途的工作,高学历者更是如此。因此,企业要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成长通道。以往传统农机企业只注重领导人员按组织程序选拔而忽视这点,造成员工对自身的成长存在很大盲目性。

现在,有的农机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结合企业实际,为员工搭建发展的平台,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结合,员工才有动力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员工对培训的需要已经越来越强烈。农机企业也要针对员工的需要,建立符合自己企业实际的培训体系。

薪酬和福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农机企业对薪酬体系做出科学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发挥薪酬与福利的激励作用。薪酬设计要注重公平,包括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对外公平,要求农机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行业的薪酬水平相当。对内公平,要求农机企业按贡献定薪酬。当然,要发挥薪酬持续的激励效果,还要不断提高薪酬水平,激发员工的优越感和积极性。

要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性,薪酬设计必须与员工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的有机统一,达到“双赢”的目的。而福利是员工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 恰到好处”的福利具有良好的激励效果。

股权激励把企业的股份作为奖励员工的工具,是一种先进的激励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激励手段的不足,把员工与企业紧紧联系到一起,具有束缚员工和稳定员工的作用,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效果,是一种长期激励的有效手段。

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和期股,主要针对企业的高级人员如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技术人员等,因为他们的工作业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利益。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农机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从恰当授权、目标激励、鼓励竞争等方面入手。恰当授权可以满足员工的“参政”需要,不仅可以激励员工,还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授权分寸一定要把握。

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恰当的目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最好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既具有一定挑战性,还具有一定的可达成性,切忌含糊不清,最好能够量化、具体。

在企业内提倡个人竞争,提倡团队竞争,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可以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当然,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否则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企业文化的塑造也已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当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时,当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员工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愿意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在文化建设上,农机企业要注意管理中的细节。

细节是管理的缩影。在细节上体现对员工的关怀,是真正贯彻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一个礼物,一声问候更能体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激发员工内心的感恩。

建立激励机制的原则

笔者认为,农机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必须坚持公道,制度科学,引入同步考核,还应充分信任。农机企业领导者要做到公平、合理,对员工必须一视同仁,不能有亲疏、有厚薄,不能让真正干了工作的人受到委屈,而不干工作只会溜须拍马的人得到实惠。

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要科学的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需求和工作情况,制定出相应对策;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根据员工不同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使激励机制在成本节约的基础上发挥最大效力。

选择和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但激励绝不是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而必须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从而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

农机企业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必须建立足够的信任关系。管理者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员工秉持“士为知己者死”的勇气和毅力,上下齐心协力为共同的企业目标而努力,只有在信任的环境中每一名职工才会成为不可或缺的创造者。

总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既要选择恰当的激励方法,又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才能形成运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有了激励机制的牵引与支撑,农机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员工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标签:企业   农机   员工   产品   市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