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饭碗田”做优“可持续”(护好三农的“根” 生产优质“长春粮”——长春市黑土地保护综述)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护好“饭碗田”做优“可持续”(护好三农的“根” 生产优质“长春粮”——长春市黑土地保护综述),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护好“饭碗田”做优“可持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护好三农的“根” 生产优质“长春粮”——长春市黑土地保护综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护好“饭碗田”做优“可持续”

2、护好三农的“根” 生产优质“长春粮”——长春市黑土地保护综述

护好“饭碗田”做优“可持续”

护好“饭碗田”做优“可持续”

   “我这保护性耕作已有10年了,效果真是太好了。不仅春天苗出得好,抗倒伏能力还特别强。大旱年间,1公顷地打粮还高出普通农户3000斤呢。”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张闻镝说。盛夏时节,经过阳光照耀和雨水浇灌的黑土地上玉米长势喜人,张闻镝很感慨:“以前这地硬邦邦的,土壤用手一抠,能抠到2厘米都费劲,现在根系都能扎到1.5米了,一铲子下去,还能看到好多蚯蚓。”

  黑土地历经上万年积累而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是地球上珍贵稀有的土壤资源,是最肥沃适宜农耕的土地。我省黑土地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素有“黑土地之乡”美誉,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全省黑土区耕地面积0.69亿亩,占全国黑土区耕地总面积的24.82%。

  为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给过载的黑土地“减减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综合施策,在“扩量”“提质”“保护”“节约”和“机制”建设等方面深下功夫,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少耕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提升黑土地质量和数量,实现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永续利用。

  守底线,建项目,保护黑土资源。近年来,我省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表土剥离量近3000万立方米,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38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300余万亩,有效保护黑土地资源。

  增投入,推农技,提高耕地质量。“十三五”期间,全省投入耕地质量保护资金超过10亿元。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1000余万亩,增施有机肥2300余万亩、玉米大豆轮作200万亩、深松深耕2800万亩。

  严监管,全减量,减少土壤污染。全面实施《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集中专项整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养殖业污染减量。2019年,全省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8.9%。

  控总量,提效益,减少土地占用。强化城乡建设用地刚性约束,遏制过度占用耕地;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提高建设用地使用强度。

  颁法规,凝共识,形成保护合力。10年来,为给黑土地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我省分别颁布实施了《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黑土耕地土壤肥力评价技术规范》《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耕地土壤肥力监测技术规程》《耕地土壤墒情监测站(点)建设规范》《旱作农田合理耕层创建技术规范》《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范》,建立了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连续举办了五届“梨树黑土地论坛”,营造了黑土地保护的浓厚氛围。

  经连续10年监测,目前,梨树县黑土地保护试验地块土壤含水量增加20%至40%,耕层0至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12.9%;每平方米蚯蚓数量增加到120多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保护性耕作每年减少秸秆焚烧100万吨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000吨,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今年,我省保护性耕作面积将达到1800万亩,实施区域覆盖全省8个市(州)的32个县(市、区)。到2025年,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将占全省适宜区域耕地面积的70%,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

护好三农的“根” 生产优质“长春粮”——长春市黑土地保护综述

护好三农的“根” 生产优质“长春粮”——长春市黑土地保护综述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春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1.9%,黑土地耕地面积达25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95.87%,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连年的高产丰产,黑土地面临着肥力透支,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日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志军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联合专访时掷地有声: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广保护性耕作1057万亩,建设3个“万亩新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把握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结合点,护好根,稳住“三农”压舱石,守好农业基本盘,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护好农业生产的“根”,长春的底气从何而来?近年来,长春市将资金、政策、人才向黑土地聚集,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藏粮于技”,推动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构建“建设—利用—保护”三位一体的大保护格局。

  变身高产田 耕层“厚起来”

  “我家这块田,平均每亩增产近百公斤!”在九台区沐石河街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昔日不规则的“烧饼田”变成配套完善的沃土良田。当地农民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黑土地的保护说得头头是道,“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秋收没瘪籽儿,丰收准没跑儿。”

  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生产能力,让黑土地“厚起来”。根据黑土地分布现状,长春市持续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田间灌排、田间道路等建设工程,并通过农田土壤侵蚀治理、肥沃耕作层构建、盐碱耕地内涝治理,打开了黑土地上的丰产“密码”。

  如今,长春市高标准农田累计建设面积迈入千万亩大关,2020年投资9.3亿元,开发70.9万亩;2021年投资16.65亿元,建设119.1万亩,其中,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50.38万亩,一连串耀眼数字下是强劲的脉动,其背后是长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向黑土地保护倾斜。

  秸秆做“被” 大田“肥起来”

  湛蓝的天空下,皑皑白雪裹着农田,成片的秸秆藏在田间……数九寒冬,这样的场景在长春市农村随处可见,这也是多年实施黑土地保护的标志性特点。

  用秸秆给土壤做“被子”,黑土地更“有劲儿”。作为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安县三岗镇亚宾种植合作社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种植的近千公顷土地全部采用这项技术,“仅此一项每公顷土地少施化肥200公斤左右,粮食增产500余公斤。今年,合作社的秸秆还将还田。”合作社负责人常亚宾说。

  推广保护性耕作,推进秸秆还田,让黑土地“肥起来”。为加快推广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从2011年开始,长春市将其列入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新技术,并且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具有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优势。

  从最初的30万亩,到2021完成的1057万亩,快速的增长得益于长春市10余年的强力推进。结合实际,明确耕作地块、补贴标准、验收流程,长春市持续探索适合不同区域、土壤条件、机械水平和气候特点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去年春耕期间,全市4489个作业服务组织参与推广,出动免耕播种机械9100台。

  绿色生产 土地“净起来”

  2021年秋收过后,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增益合作社种植的1000多公顷土地,采集了数十份土样,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土地缺啥肥,我就上啥肥!去年,按照配方施肥,每亩地平均减肥二十多公斤。”增益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告诉记者,“每年春天我都会收到施肥卡,咋施肥、施多少,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强化污染阻控,扩大绿色生产,让黑土地“净起来”。过去一段时间,氮、磷、钾、中微肥等多种肥料混合施用是农民施肥的主要方式,为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近年来,长春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土壤样品检测,为农户提供肥料施用的最佳比例和用量数据,促进土壤养分均衡、遏制耕地贫瘠化。2021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了616万亩。

  除了测土配方,长春市还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建设35个百亩以上化肥减量连片示范区,完成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119.28万亩次,在重点覆膜乡镇建立104个废旧农膜回收站(点)……一系列强有力举措下,全市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左右,化肥减量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农田残膜回收率接近90%。

标签:黑土   保护   建设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5881.html